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80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非织造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测试

[复制链接]
3800 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人注册

x

非织造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测试

    目前,非织造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除土工布外尚未列入国际标准(ISO),但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协会(INDA)和欧洲用即弃材料及非织造布协会(EDANA)以及国外如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等都制定了非织造材料性能实验标准,我国多个行业根据非织造产品的用途也制定了一些性能实验标准与方法。
取样与试样装备
    GB/T13760  1992《土工布的取样和试样装备》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9862  1990《土工布的取样和试样装备》,规定了卷装供应土工布取样方法及试样的准备方法。
    标准规定,取样的卷装数由有关双方商定,除了实验有关要求外所选卷装应无被损。卷装是原封不动状,并且全部实验的试样应在同样品中裁取,取样时应尽量避免污渍、不规则块、折痕、孔洞或其他损伤部分。
    用于每次实验的试样,应从样品中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均匀的割取,但距样品幅边至少10cm。对同一项实验,应避免两个及以上的试样处在相同的纵向和横向位置上。试样应沿着卷装长度和宽度方向切割,需要时并标出卷装长度方向,除试验有其他要求,样品上的标志必须标到试样上。
    样品经调湿后,再切成规定尺寸的试样。如果切割造成土工布破碎,发生损失,要影响试验结果,则将所有脱落的碎片放到试样一起,直至进行试验。
实验一  非织造布定量测试
1   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FZ/T  60003 1991《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90731  1989《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I 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规定了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
1. 原理
    按规定尺寸裁取试样测定其质量,计算成没平方米的质量,单位用g/㎡表示。
2. 仪器
    样板或划样器、天平(质量为0.01g)
3. 样品
    有样品上用面积50.000㎜2的样板(250㎜×200㎜)在离布边100㎜以内的门幅中均匀排列划剪的试样5块,精确至0.5㎜.
4. 步骤
    试样经调湿处理后,用感量为0.01g的称量天平进行称重。计算5块试样称重的平均数,再成20即得以ɡ/㎡来表示的每平方米克数,计算时取小数点后三位,按GB/T 8170 修约至两位小数,同时还要算出同异系数,以反映试样质量差不均匀情况。
单位面积质量在客观上反映了产品的原料用量,它与产品的厚度质量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用途的非织造布其厚度、质量不同,单位面积质量也不同,如表2.1所示。
表 2.1  不同用途的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
非织造布产品名称        单位面积质量(ɡ/㎡)        用   途

土工布        100~500        水利工程用
        150~750        一般用
        250~700        铁路用基布


过滤用非织造布        10~100        超细纤维用料
        100~150        冷风机用过滤材料
        140~160        汽车用过滤材料
        350        医用滤袋
        350~400        纺织滤尘用材料
        800~1000        过滤毡

衬布        25~70        一般用
        50~70        胸罩衬用
        50~120        胸衬用
        60~80        帽衬、鞋衬用

揩布        15~35        医用揩布
        15~80        揩地毯布
        100        揩尘布


絮片        60~100        无胶软棉
        80~250        太空棉
        100~600        一般用
        200~400        热熔絮棉

        15~25        一般用
        70~90        贴墙布
        90~150        地毯底布
2  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 13762-1992《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9864-1990《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测定方法》,规定了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非织造土工布、机织土工布,针织土工布及土工复合品。
1.原理
    一定面积试样,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称其质量,计算其单位面积的质量。
2.仪器及用具
    一块面积为10000㎜2(即100㎜×100㎜)的划样板或一台面积为10000㎜2 的剪切圆刀、天平(感量为0.001ɡ)、钢尺(刻度至毫米,精度为0.5㎜)。
3.  试样及程序
    实验前样品应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调湿24h,直至每隔2h的样品称重差异不超过0.25%为止,用划样板或剪切圆刀裁取面积为10000㎜2  试样10块,把每块试样在天平上称量,计算10块试样质量的算术平均值及变异系数。
3厚度

1  非织造布厚度的测定
    非织造布的厚度是指在承受规定压力下布两面间的距离。非织造布的厚度是评定非织造布外观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影响到非织造布产品的性能。不仅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非织造布的厚度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类产品也有不同厚度规格之分。非织造布的性能常随厚度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改变。
    FZ/T 60004  1991《非织造布厚度的测定》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9073-2--1989《纺织品  非织造布实验方法  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规定了非织造布厚度的层顶方法。
1.原理
    将织物放置在水平基准板上,另一平行于基准板的压脚以规定的压力施加在试样上,两块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织物的厚度测定值,以毫米(㎜)表示。
非织造布的厚度测试分为两类,一是膨松型,即非织造布所受的压强从0.1kPa增加至0.5kPa时其厚度的压缩率达到或超过20%;二是普通型,是指除膨松型以外的非织造布。
2. 仪器
    厚度测试仪(精确到0.01㎜)。
3.试样
试样的尺寸大小,要求比厚度仪的压脚面积大20%以上,试样为10块。
4.步骤
    在测试厚度时,将经过调湿处理的试样放在厚度仪平台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织造布产品,普通型非织造布,调整压脚压强为0.5kPa;对于膨松型非织造布,调整压脚压强为0.2kPa。待加压10s后记录厚度读数,要求精确到0.01㎜.试验结果以10块试样测定值的平均值表示,以㎜为单位,最后按GB 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现将几种非织造布的厚度列与表2-2中。
表 2-2  几种非织造布的厚度
产品名称        厚度/㎜                产品名称        厚度/㎜
空气净化滤材        10,35,40,45,50                针布毡        3,4,,5
纺织滤尘材料        7~8                干电池隔膜布        0.1~0.2
冷风机滤料        2~3                土工布        0.12~0.18
药用虑毡        1.5                非织造贴墙布        2~6
农用丰收布        0.13~0.15                鞋帽衬        0.18~0.3
帐篷保温布        6               
注:引自邢声远等编著的《非织造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第490页)。
2  土工布厚度的测定
    GB/T 13761-1992《土工布厚度测定方法》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9863-1990《土工布厚度测定方法》,规定了在一定的压力下测定土工布厚度的方法,适用于非织造土工布、机织土工布及土工复合物。
1.原理
    试样放置在基准板上,用与基准板平行的圆形压脚对试样施加规定压力,两块板之间的距离作为土工布试样的厚度测量值,以毫米表示。
2.仪器及用具
   厚度试验仪、测量装置(即指示表)秒表。
3.取样及试验程序
    按规定取样10块,实验前样品在标准大气压下调湿24h,试样尺寸应不小于基本板面积,清洁压脚和基准板,校正压脚轴使之活动灵活,调节厚度指示表读数为零,先用压脚以2kpa土0.01kpa压力轻轻压向试样,30s,记录读数,精确至0.01㎜,根据需要可选用20kpa土0.1kpa或200kpa土1kpa压力,30s后记录读数,以同一压力10块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数表示。
3多层产品中单层厚度的测定
    GB/T 17598   1998《土工布多层产品中单层厚度的测定》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9863-2:1996《土工布及土工布有关产品规定压力下厚度的测定多层产品中单层厚度的测定程序》,规定了测定多层产品的单层厚度的方法。
1.原理
    不对多层试样的每一层进行机械分离,在规定的压力下测量试样各单层的厚度。预先需按GB/T13761的要求测定多层产品总厚度的平均值。
2.设备与装置
    测定装置(由带固定下平板和相同尺寸的可移动上平板的框架构成、上下平板为矩形,上下平板应有足够的刚性,在规定的压力下试验时,其弯曲量不超过0.1㎜、框架应具有足够的高度,以保证上下板之间可以放置五个多层试样和四个隔离板)、测量距离的装置(分度值0.1㎜)。
3.试样
    5个矩形试样,尺寸为200㎜×300㎜.
4.试验程序
先测定多层试样的总厚度,精确到0.1㎜;在测试装置上固定试样、绘制或粘贴三个测量线,在每个试样的单层间作垂直于测量线的中线,用来代表其边界线。该中线在测量线的两边至少扩展10㎜,然后以中线和测量线的交点来确定单层边界线;测量每个单层边界线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即为对应的单层厚度(精确到0.1㎜)用测得的五个试样的单层厚度计算每个单层厚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实验三 非织造布强伸性能测试
2.4.1  非织造布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是指试样在拉伸试验测试时被拉伸到断裂时所测的的最大力,这是评定非织造布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常用于评定非织造布经日晒,洗涤,磨损以及各种后整理后内在质量的变化。为了便于对不同定量产品的对比,应把断裂强力换算为断裂强度,即:
            断裂强度R(cN•m/g)=
式中:P -  断裂强度,cN;
      b -  式样宽度,m;
      m -  式样定量,g/。
断裂伸长率是指在拉伸试验中被拉伸至断裂时所测的伸长对拉伸前的式样长度的百分率。
FZ/T60005-1991《非织造布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测定》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9073-3-1989《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3部分:拉伸强力及伸长的测定》,规定了非织造布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方法。
1.        原理
对规定尺寸的试样,沿试样长度方向拉伸至断裂,记录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
2.        仪器
拉伸试验机,可使用CRT(等速牵引)或CRE(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仲裁型试验或在发生争议时,以CRE型为准。
3.        试样
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测试,试样一般为条状,应在距布边至少100mm处按平行法仲裁试样,仲裁性试样采用梯形法裁取试样。式样宽度为50mm土0.5mm,长度大于200mm既满足名义夹持长度200mm的要求。
4.        步骤
试样经过调湿处理,并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测试,根据单位面积质量选用预加张力,以100mm/min的拉伸速度拉伸式样至断裂,以5次算术平均数表示,断裂强力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平均断裂伸长率结果精确到0.5%。
某些非织造布产品由于用途上的特殊要求,还需要进行湿态断裂强度和伸长率的测试。测试前须将试样浸泡于水中30min,有时还要加加湿剂,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出多余的水分,立即在湿态下进行测试,可求出干湿强度比。有的产品要测定耐有机溶液的特性,测试方法同湿态。
2.4.2  土工布的拉伸强力
  GB/T15788-2005《土工布及有关产品 宽条拉伸试验》修改采用ISO 10319-1993《土工布 宽条拉伸试验》,规定了用宽条试样测定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拉伸性能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土工布,包括机织土工布,非织造土工布,复合土工布,针织土工布和毡垫,也适用于土工格栅。这一方法包括强力和拉伸特性的测定,以及割线模量,单位宽度的最大负荷及最大负荷时伸长率的计算步骤;也包括测定调湿和浸湿两种试样拉伸性能的程序。
1.        原理
将试样整个宽度夹持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对试样进行拉伸直到断裂。试样的抗拉伸性能由试验机的记录装置记录并计算。对所有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伸长速率固定为隔距长度的(20%土5%)/min。
2  试样
(1)        制备每个试样至200mm土1mm的最终宽度,并有足够的长度满足夹钳隔距100mm
(2)        对机织土工布,将每块试样剪至约220mm宽,然后再从试样的两边拆去数目大致相等的边线以得到200mm土1mm的名义试样宽度。
(3)        对于土工格栅或 土工布与土工格栅复合产品,每块试样至少为200mm宽,并具有足够的长度。试样除倍加钳握持住的节点或交叉组织外,应包含至少一排节点或交叉组织。
(4)        对针织物,土工复合物或其他织物,用刀或剪子切取试样时会影响织物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热切,并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2.4.3  土工布的接条/接缝拉伸性能
GB/T16989-1997《土工布 接条/接缝宽度拉伸试验方法》,规定了用宽条试样土工布及有关产品接条/接缝宽条拉伸试验方法,包括测定调湿和浸湿两种试样拉伸性能的程序,适用于机织土工布,非织造土工布,复合土工布,针织土工布,也适用于土工格栅,但试样尺寸要适当改变。
1.         原理
将200mm宽且含有一接条/接缝的土工布试样的整个宽度夹持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以一定伸长速率拉伸(拉伸方向垂直于接条/接缝轴向),直到试样的接条/接缝断裂.
2.        设备和材料
拉伸试验机(等速伸长型或等速牵引型拉伸试验机,20mm/miin的伸长速率),夹具(具有足够宽度以夹持试样的整个宽度,并能适当限制试样的滑移或损伤),蒸馏水及非等离子润滑剂。
3.        至少5块试样每块试样含有接缝或接头。如需要漫态试验,另加5块试样。每块试样的长度不少于200mm,每块试样最终宽度200mm。
试样制备时,两个接合/缝合在一起的单元应是同一方向(经向或纬向,纵向或横向),且接头/接缝垂直于受力方向(试样尺寸及方向如2-1所示)。
4.        试验步骤
调湿试样,设定拉伸试验机,调整夹钳间距为100mm加上接缝或接头宽度(精确到3mm),土工格栅除外。选择负荷量程使拉伸伸力在满量程负荷的30%~90%之间。设定拉伸速率为20mm/min;夹持试样;开启强力机。测定接头/接缝拉伸强度,记录最大强力值,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观察和记录断裂原因计算并报告结果。
       
               

           










4  拉伸蠕变和拉伸蠕变断裂性能的测定
土工布在工程结构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加强。土工布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恒定负荷下其变形是时间的函数,即表现出明显的蠕变特性。作为加强作用的土工布应具有良好的蠕变性能,否者由于在长期荷载下土工布产生较大变形会使结构失去稳定,甚至土工布可能产生极限断裂而导致工程结构的坍塌。
GB/T17637-1998《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拉伸蠕变和拉伸蠕变断裂性能的测定》技术内容等效于国际标准最终草案ISO/FDIS13431-1998《土工布及土工布有关产品  拉伸蠕变和拉伸蠕变断裂性能的测定》,描述了测定土工布拉伸蠕变性能的方法,即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土工布分档施加小于断裂强力的拉伸负荷,且长时间作用,直到达到规定的时间或直至试样断裂,以此测定土工布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为了降低长期试验的时间及费用,可采用小于GN/T15788-2005中测定拉伸断裂强力规定的200mm的宽度,以技术代表宽度进行蠕变拉伸试验。
1  拉伸蠕变性能的测定
1,原理
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将一恒定静电荷施加于试样上,负荷均匀分布于式样的整个宽度。连续记录或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记录试样的伸长,该负荷保持1000h,如果不足1000h试样发生断裂,则记录断裂时间。
2.        试样
按规定测定4块试样,试样尺寸的确定应与使用仪器的尺寸相适应。
3. 仪器
仪器应包括夹持试样的装置,加载系统和变形测量系统。
3.        实验步骤
调湿试样,测定样品的宽条拉伸特性,包括试样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横向收缩率;测定技术代表宽度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然后按要求标记长度在试样上,标记参考点后将试样安装在夹具上,施加预张力,选择4档负荷进行试验,计算并报告结果。
2  拉伸蠕变断裂的测定
1. 原理
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将一恒定静负荷施加于试样上。负荷均匀地分布于试样的整个宽度。该负荷保持到试样断裂,由试样断裂即停止计时的系统记录断裂时间。
2. 仪器
仪器应包括夹持试样的装置,加载系统和记录断裂时间。
3.试样
按规定测定12块试样,试样尺寸的确定应与使用仪器的尺寸相适应。
4.        实验步骤
调湿试样,测定样品的宽条拉伸特性,包括试样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横向收缩率;测定技术代表 宽度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然后将试样安装在夹具上,选择4档负荷进行试验,3块试样选择1档负荷,即共试验12块试样,记录发生蠕变断裂的时间,计算并报告结果。
实验四  非织造布撕破强力测试
2.5.1  非织造布撕破强力的测定
   撕破强力是用来衡量装饰布、服装用衬布和产业用布等非织造布产品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FZ/T60006---1991《非织造布撕破强力的测定》方法A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9073-4---1989《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4部分:抗撕裂的测定》,规定了非织造布的撕破强力测试方法。其测试方法有梯形法(A)法和落锤法(B)法二种,梯形法适用于各类非织造布,落锤法仅适用于其质量在120g/㎡以下的薄型非织造布。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使用同一试样而采用的测试方法,其结果也有很大差异,其中使用较多的是梯形法。
1  A法——梯形法
   1.  原理
   将画有梯形的条形试样,在其梯形短边中点剪一条一定长度的切口作为撕裂起始点,然后将梯形试样夹持线夹于强力机的上下夹钳口内,对试样施加连续增加的负荷,使试样沿着切口撕裂并逐渐扩展直至试样全部撕裂。
   2.  仪器
   拉伸试验机,可使用CRT(等速牵引)或CRE(等速拉伸)型拉伸试验机。仲裁性试验或在发生争议时,以CRE型为准。
   3.  取样
   梯形法是沿纵、横向各取10块宽为50㎜长不小于200㎜的试样,用梯形样样板在条样上划出梯形的斜边即夹持线,在短边的中部开缝10㎜长并垂直于短边(见图2-2)
   4.  步骤
   在强力机上用夹子沿虚线夹住试样,两夹头间距为100㎜+-1㎜,夹持后,梯形的短边呈张紧状态,长边保持松弛。测试时,夹头移动速度为100㎜/min,记录下拉伸负荷曲线,计算出算术平均值。


                                     切口线                单位:㎜
                      100                                  夹持线
                                                                     
                                                                 50   
                                                                  
                              
                           150  
                           200
              图2-2    梯形法试样
2   B法——落锤法
1.  原理
  一块近似半圆形试样被夹紧在落锤式撕裂仪的动夹钳和定夹钳上,在两夹钳之间即试样中间开一切口,利用扇形摆锤从垂直位置下落到水平位置时的冲力使动夹钳与定夹钳中的试样迅速撕裂。
   该法适合于测试定量为120g/㎡以下的非织造布产品。
2.  仪器
落锤式织物撕破强力仪。
3.  试样
  取样时,纵、横向各取10个,试样尺寸见图2—3。
4.  步骤
测试时,将试样矩形部分两短边(20㎜)分别夹紧于落锤式撕破强力仪的动夹钳与固定夹钳之间由动夹钳迅速下落,使两夹钳间的试样撕裂,直至全部撕破,读出最大值,并算出算术平均值。
2  土工布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测定
      所谓梯形法撕破强力,是指在两夹持器内的试样呈梯形,撕破梯形试样所需最大的力。GB/T13763—1992《土工布梯形法撕破强力试验方法》规定了测定土工布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土工布梯形法撕破强力。
   1. 试验原理
梯形试样夹持在强力机上、下夹钳内,试验在外加负荷不断增大时,试样短边沿切口向长边方向逐渐撕裂,直至全部断裂。
   2. 试验设备
试验仪器为等速深长型(CRE)强力机或等速牵引型(CRT)强力机,但在仲裁检验时采用CRE型仪器。
   3. 试验方法
   将试样置于上、下夹钳内,使夹钳线与夹钳钳口线相平齐,然后旋紧上、下夹钳螺丝,启动强力试验机,待试样全部撕裂,记录最大撕破强力值,以N(牛顿)为单位。纵、横向各10次试验读数的算术平均数,以N(牛顿)表示即为该批产品的撕破强力。


实验五 非织造布强伸性能测试顶破强力
非织造布在产品使用时所受到的作用力往往不是单一方向的,而可能是来自各个方向的多个作用力的共同作用。采用顶破强力(又称破裂强力)可反映非织造布抵抗多方向作用力的能力,如路基或服装衬里用非织造布就是如此。所谓顶破,就是将一定面积的非织造布周围固定,从非织造布的一面给予垂直的力使其破坏。
非织造布的顶破强力测试有多种方法,如弹子式、气压式和钢球式等,但常用的为弹子式,其中以后者较为准确。FZ/T60019—1994《非织造布破裂强力实验方法》规定了非织造布破裂强力实验方法,目前该标准已废止,且没有代替标准。
GB/T14800—1993《土工布顶破强力实验方法》规定了测量土工布顶破强力、顶破位移的实验方法,适用于各种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土工布、土工膜、片状复合土工布。
   1原理
  将实验固定在规定的环形夹具内,用平头圆柱形顶压杆,以一定的速度垂直地顶向实验直到破裂,指示出顶破强力及顶破位移。
  2实验仪器
(1)弹子式
弹子式测试取5块直径大于45mm以上的试样。弹子式顶破仪的主要结构与拉伸强力仪相似,用一对支架代替强力仪的上、下夹头,上支架和下支架可作相对移动,加荷速度为5mm/s。试样夹在一对环形夹具之间。当下支架下降时,顶杆上的刚弹子作用于试样上,直至试样顶破为止,读取最大值即为顶破强力。
(2)气压式
气压式顶破强力测试每次测试去试样5块,试样测试面积分为100mm2、500mm2、1000mm2三种,分别对应的测试试盘直径为35.68mm、79.79mm、112.83mm。在测试中,一般仅用前两种规格。测试时,把圆形试样放在天然橡胶制成的薄膜上,两者同时夹持在半圆罩于底盘之间,薄膜当中,薄膜当中揩油气口,在气口上方再覆盖一块橡皮膜。压缩空气经控制阀门进入仪器的空气管道,通入试样及压力表。薄膜被气压顶起时顶住试样,使试样向上变形,直至试样被顶破时气压表上的读数即为顶破强力值,顶破伸长值可由表读取,单位为mm。试样被顶破时,空气可通过薄膜的气口与其上方橡皮膜的间隙中逸出,以保护薄膜。
  3实验方法
将试样放入环形夹具内,使试样自然状态下拧紧夹具,以免试样在顶压过程中滑动并形成破损。再将夹持设备放于试验机上,直到试样被完全顶破为止。如土工布在夹具中有明显滑动或者破裂则放弃。
       

实验六  非织造布吸液能力测试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对于一些“用即弃”类的医疗用和卫生用材料,如卫生巾、尿布、失禁尿垫、手巾、伤口敷料、纱布等都有吸水性或吸湿性的要求,因此都必要进行其吸水性测试,吸水性是考核该类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表示吸水性的指标可用吸水时间或吸水量来测定。
二、仪器用具与实验材料
渗透仪器、水、溶解氧的仪器、水头变化测定仪器、温度计
从样品中剪取5个试样,试样尺寸要同实验仪器相适应。样品不得折叠,并尽量减少放次数,以避免影响其结构。样品应置于平坦处,不得施加任何压力。试样应清洁,表面无污物,无可见损坏或折痕。
二、        实验原理与仪器结构
(一)        实验原理、在下降水头下测定水流垂直通知单层、无负荷的土工布及其相关产品的流速指数及其他渗透性。
(二)        仪器结构、渗透仪器(两个互相连通竖直圆筒构成,圆筒的直径相等,直径最少50mm,至少能达到250mm的水龙头)水,溶解氧的测定仪器,,水头变化测定装置,温度计(精确到0.2℃)。
三、        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降水头法
(一)取样
从样品中剪取5个试样,试样尺寸要同实验仪器相适应。样品不得折叠,并尽量减少放次数,以避免影响其结构。样品应置于平坦处,不得施加任何压力。试样应清洁,表面无污物,无可见损坏或折痕。
(三)        操作步骤
在含湿润剂的水中浸泡试样至少12h,将试样放入仪器,向仪器注水,使试样两侧达到50mm水头差,关掉供水,5min内应达到水头平衡;关闭阀门,向仪器降水筒注水,使水头差达到250mm,记录水温、时间差、水头差、并进行结果计算。
1.        吸水时间的测定
一般是截取一条一定尺寸的样品、浸入水中一定长度,然后测定水分浸润至非织造布试样一定高度时所需要的时间(s)。美国ASTM标准以及非织造布工业协会试验方法标准(INDA)IST10.1则是采用一只两端开口直径0.5mm铜线制成,筐高80mm,直径50mm,每目为20mm×20mm,质量为3g(见图2-6)。沿非织造布纵向截取试样3块,试样的宽度为76mm,长度以其质量达到(5±0.1)g为准。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测试。每一个试样沿长度方向—的网篮,从25cm的高度横向跌落入盛水的器皿中,记录
整个试样湿润所需要的时间,测试5次,取其平均值,即为吸水时间。
2.吸水量的测定
取样时,要求沿非织造布的45°斜向上剪取6块试样,规格为(203mm×203mm,每目约为12.5mm×12.5mm),校正质量至相同值,同时准备深盘若干只(盘深约80mm,规格约为254mm×254mm),浅盘若干只(大小以能容纳金属网为宜)校正质量至相同值。
测试时,在室温条件下将干试样称重,精确到0.1g,随后将试样放到金属网上,再深盘内装入水(水深约为65mm),把放入试样的金属网放入盘中开始试样可能全部浮在水面上,一直等到试样完全湿透,再在盘中浸入1min后,立即将其移至浅盘上称重,从中减去浅盘,金属网试样干重的质量,便得到试样的吸水量。试样的吸水率则按下式计算:
         试样的吸水率(%)=



通透性能
非织造布的通透性能包括透气性、透湿性及防水性等性能。不同用途的非织造布产品,对这些性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就必须根据其用途对相关的性能分别进行测透气性的测试



实验七  透气性
所谓透气性是指气体通过非织造布的性能,通常用透气量来测量。测试仪有Y561型及TG461型中压透气量测试仪,
1.        原理
透气量取决于试样空隙的大小。数量及试样厚度,在试样的两面维持一定的压力差,然后测试单位时间内透过试样的空气量。
2.        仪器及用具
仪器仪。
3.        实验前准备
试样规格为255mmX255mm,测试前经调湿处理,并对透气仪进行调整。先调节支承螺母,将指示器中的水泡调至中央,使透气仪处于水平位置,再调节旋钮,使斜置的气压计液面处于“0”位置,然后调节垂直放置的压力计旁边的读书R,使斜置的气压计的液面也处于“0”位置、根据试样的透气量范围,选择适当的小孔板,安装在喷口处,使垂直压力计液面读数介于60mm水柱~340mm水柱之间。
4.        操作方法
将试样夹于空气室前面,注意不要受到张力,边缘不能有空气泄露,开启电动机,缓慢地调节变阻器,使斜置的气压计中的油面达到50.8mm(2 in)并保持稳定,记下垂直压力计中的液面读数,精确到刻度尺一小格。每批测试10个试样。
5.        试验结果的表示
根据垂直压力计的液面读数,按压差-流量图查出透气量的大小,单位L/(cm3•min),以10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至三位小数。
2.13.2  透湿性测试
透湿性又称透汽性,是指水蒸气透过非织造布的性能。絮片、粘合衬、太空棉Gore-Tex等用于服装及用于卫生材料(卫生巾、尿不湿)的非织造布。透湿性是其重要的舒适、卫生性能指标,它将直接影响到服装和卫生材料的排放汗、汽的功能。
透湿性的实质是在非织造布的两侧存在一定相对湿度差的条件下,水蒸气从相对湿度较高的一侧(如接近人体的一侧)向相对湿度较低的一侧扩散的过程。水蒸气透过非织造布有两种方式:一是非织造布与高温空气接触一面的纤维,从高温空气中吸湿后,由纤维传递至非织造布的另一面,并向低湿空气中放湿;二是水蒸气直接通过非织造布内的空隙扩散至非织造布的另一面,所以水蒸气是通过非织造布中的纤维传递和非织造布的孔隙扩散至另一面,这就是非织造布透湿性的原理。
非织造布透湿性的测试方法就是根据上述机理采用透湿杯进行测试的,包括吸湿法和蒸发法两种。



实验八 非织造布透水性测试
透水性与防水性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质量指标,透水性好就是防水性差,反之亦然。所谓非织造布的透水性是指液态水从非织造布的一面渗透到另一面的性能,而防水性则是表示非织造布对液态水透过时产生阻抗的性能。透水性的测试一般对用于土工布、滤布类材料,而防水性测试用于对篷布、防水布、雨衣及鞋布等非织造材料布材料,他们对非织造布的品质评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非织造布的实际使用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评定指示。
1.        加压测试
用于测试土工布在有负荷与无负荷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水量,测试时,采用的试样规格为100mmX100mm。将试样夹于圆环夹头上,水筒中的水柱高度有100mm、200mm、300mm三种,负荷为一只10kg的重物,固定于负荷杆的顶端,通过多孔的圆盘作用于试样上,测试时,在筒中加入一定的水量(高度为100mm、200mm、300mm),并记录筒中的水流完的时间,因而可计算出透水性[单位:L/(m2•s)]。
2.        土壤——非织造布组合法测试
用来评估土壤与非织造布组合作用时的透水性能。它反映水流垂直于土工布的平面方向的流动。这是一个模拟实际使用情况的过滤装置,进水斗与出水口的高度保持不变,形成一定水压梯度。测试时,将测试的土壤样品压在非织造布试样之上,它们的上、下则放规格相同的砾石,记录单位时间内流过单位面积的水量。
3.        棚架式防水性测试
该法使用棚架式防水测试仪进行测试,也称为沾水测试。测试时,将试样夹在环形夹持器中,并放在环形棚架上,使试样平面与水平面呈45°。然后在距试样中心15cm处的喷头容器内装入温度为20℃的250mL水,当赛栓取下后,水即从喷头喷射到试样的表面,待喷头中的水喷完后取下夹持器,在棚架和试样平行方向轻击数下,则浮附在试样表面的水分将被除去,然后称其质量,可求得沾水质量,或用标准试样与其对比评分,便可得到防水性能的优劣,布面上沾水越多,则防水性能越差。
4.        兜水法测试
兜水法既可用于非织造布透水性测试,也可用于防水性测试,这是一个简捷的测试方法。测试时,在试样一面维持一定的水压的条件下,以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水量[mL/(cm2•h)]表示非织造布的透水性,常用于滤布等要求一定透水量的材料的测试。也可在试样一面维持一定的水压的条件下,以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试样的另一面出现的水滴数或水量,或是出现一定的水滴数或水量所需要的时间,以此来表示非织造布的防水性能。
2.13.3.2  平面内水流量的测定
土工布用于排水工程已非常普遍,例如地基的垂直排水设施或道路工程中的水平排水层等。这样就需要测试沿土工布的平面方向的水流(渗透)特性指标。GB/T 17633-1988《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平面内水流量的测定》根据国际标准最终草案ISO/FDIS 12958:1998《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平面内水流量的测定》制定,规定了测试在不同的法向压力及标准的水力梯度下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的平面内水流量的方法。
1.        测试原理
在规定的水力梯度和接触材料条件下,改变法向压力,测量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平面内的水流量。如果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水流量的特征已经全部预先确定,则为了控制的目的,测定在两个法向压力和两个水力梯度下的水流量就足够了。
2.        试验仪器和材料
主要有定水头平面内水流仪、水、溶解氧计、秒表、温度计、量杯、水头测试装置和测定法向压力装置。
3.        试样数量与尺寸
    试样的裁取应沿样品的纵横向剪取3块,水流动方向长度至少300mm,宽度至少2mm,试样应洁净,表面无污垢且无可见的损坏或折痕。
2.13.4  土工布的防渗性能测定
2.13.4.1  耐静水压的测定
GB/T 19979.1-2005《土工合成材料  防渗性能  第一部分:耐静水压的测定》规定了耐静水压方法测定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适用于各类土工防渗材料,如土工膜、复合土工膜、土工防水膜材等,其他防水、防渗材料可参照采用。
1.        测试原理
样品置于规定装置内,对其两侧施加一定水力压差并保持一定时间,逐级增加水力压差,直至样品出现渗水现象,记录其能承受的最大水力压差即为样品的耐静水压;也可测试在要求的水力压差下样品是否有渗水现象,以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
2.        测试仪器
仪器设备有耐静水压的测定装置(包括进水调压装置、试样加压装置、压力测试装置等)、进水调压装置(包括水源、气源、调压闸等,调压范围至少为0~2.5MPa,应具有压力恒定功能)、试样夹持及加压装置和压力测定装置。
3.        试样的数量和尺寸
从样品上剪取3块试样,大小适合使用的仪器。
4.        试验步骤(略)
2.13.4.2 渗透系数的测定
GB/T 19979.1-2005《土工合成材料  防渗性能  第一部分:耐静水压的测定》规定了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工防渗材料,如土工膜,复合土工膜、土工防水膜材等,其他防水、防渗材料可参照采用。
1.        测试原理
样品在一定压力水差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微小渗流,测定在规定水力压差下一定时间内通过试样的渗流量(即渗流速度)及试样厚度,即可计算求得渗透系数。
2.        试验设备
渗透系数测定装置(包括进水调压装置、渗透仓、渗流量测定装置)、冲水调压装置(包括水源、气源、调压阀等,分为高、低压进水系统;调压范围至少0~2.0MPa,应具有压力恒定功能,加压系统精度±2%)、渗透仓(圆筒形,由高压仓和低压仓组成,内腔直径为200mm±5mm)和渗流量测定装置(测量精度为0.1cm3)。
3.        试样数量和尺寸
为从样品上剪取3块试样,其大小应适合使用的仪器。试验上不能有损伤疵点。
4.        试验程序
分浸湿试样、将浸湿的试样装入渗透仓、调节高、低压仓进水量至达到规定水力压差、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低压一侧通过试样法向的渗透量(也可以测定高压一侧的失水量);记录间隔时间和结果计算。
2.13.5  无负荷时垂直渗透特性的测定
GB/T 15789-2005《土工布及其相关产品 无负荷时垂直渗透特性的测定》修改采用ISO 11058-1999《土工布及其相关产品 无负荷时垂直渗透特性的测定》,规定了测定单层土工布及其相关产品的垂直渗透特性的两个试验方法:恒水头法和降水头法。
2.13.5.1 恒水头法
1. 原理
在系列恒定水头下,测定水流垂直通过单层、无法向负荷的土工布及其相关产品的流速指数及其他渗透特性。
2. 仪器
试验仪器(夹持试样处的内径至少为50mm、最大水头差70mm~250mm)、水、溶解氧测定仪器、秒表、温度计、量筒及测量水头的装置。
4.        试样
从样品中剪取5个试样,试样尺寸要同试验仪器相适应。样品不得折叠,并尽量减少取放次数,以避免影响其结构。样品应置于平坦处,不得施加任何压力。试样应清洁,表面无污物,无可见损坏或折痕。
4.0        试验步骤
在含湿润剂的水中浸泡试样至少12h,将试样放入仪器,向仪器注水,使试样两侧达到50mm水头差,关掉供水,5min内应达到水头平衡;调整水流,使水头差达到(7.±5)mm,记录此差值及在固定时间通过试样的水量,并进行结果计算。
2.13.5.2  降水头法
1. 原理
在下降水头下测定水流垂直通过单层、无负荷的土工布及其相关产品的流速指数及其他渗透特性。
2. 仪器
渗透仪器(由两个相互连通竖直圆筒构成,圆筒的直径相等,直径最少50mm,至少能达到250mm水头)、水、溶解氧的测定仪器、水头变化测定装置、温度计(精确度到0.2℃)。
3. 试样
通恒水法(2.13.5.1)
    4. 试验步骤
    在含湿润剂的水中浸泡试样至少12h,将试样放入仪器,向仪器注水,使试样两侧达到50mm水头差,关掉供水,5min内应达到水头平衡;关闭阀门,向仪器降水筒注水,使水头差达到250mm,记录水温、时间差、水头差,并进行结果计算。




实验九 非织造布滤料效率、阻力及容尘量测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过滤器(包括装置,模块和单元等)用滤料(简称滤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对空气中颗粒物具有过滤作用的,由玻璃纤维,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复合纤维或者其他材质做成的滤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51.2-2012  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
GB/T45103-2012  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
GB/452.1  纸和纸板纵横向的测定
GB/T6165-2008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效率和阻力
GB/T12914  纸和纸板  抗张强度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168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滤料 filter media
对空气中颗粒物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
3.2                                                                           效率 efficiency
    指滤料捕集颗粒物的能力。被滤料过滤掉的颗粒物浓度与过滤前颗粒物浓度之比。
3.3                                                   
    透过率 penetration
    滤料过滤后的颗粒物浓度与过滤前颗粒物浓度之比。
3.4
    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空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质。
3.5
    额定虑速 nominal filter media face velocity
    额定空气流量垂直流过滤料的速度。
3.6
    阻力 resistance
    一定虑速下,滤料前、后的静压差。
3.7
    定量 grammage
    单位面积滤料的质量。
3.8
    最易穿透粒径 most penetrating particle size
    粒径计数效率曲线最低点对应的粒径,简称 MPPS。
3.9
    最低过滤效率 minimum filter efficiency
    一定虑速下,滤料粒径计数效率曲线的最低点的效率,简称MPPS效率。
3.10
    静态除尘效率 static dust collection efficiency
    滤料从清洁状态开始,连续滤尘但不清灰,当发尘量达到规定值时的过滤效率。
3.11
    动态除尘效率 operational dustcollection efficiency
    滤料在滤尘的同时,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清灰后的过滤效率。
3.12
    残余阻力 residual pressure drop
    一定滤速下,滤料阻力达到规定值时,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清灰后滤料的阻力。
3.13
    容尘量 dust holding capacity
    额定滤速下,滤料阻力达到规定值时所捕集的尘源总质量。

4   分类与标记
4.1  分类
4.1.1 按过滤性能
滤料按过滤性能分类和表示代号应满足表1的规定。
       表1滤料按过滤性能分类和表示代号
分类        代号
超高效        CG
高效        GX
亚高效        YG
高中效        GZ
中效        Z
粗效        C
4.1.2按所用材质
滤料按所用材质分类和表示代号应满足表2的规定。
       表2 滤料按所用材质分类和表示代号
分类        代号
玻璃纤维        BX
合成纤维        HX
天然纤维        TX
复合纤维        FH
其他        QT
4.13 按用途
滤料按用途分类和表示代号应满足表3的规定。
       表3 滤料按用途分类和表示代号
分类        代号
通风空调净化用        TK
通风除尘用        CC
4.2 标记
4.2.1 标记方式
    标记方式见图1
                                         
                                                                                       









         
                         图1标记方式
4.2.2标记条例
a) 玻璃纤维,具有通风空调净化作用的超高效滤料,标记为;LLCG-BX-TK。
b) 天然纤维,具有通风除尘用的粗效滤料,标记为;LLC-TX-CC。

5   要求
5.1 外观
5.1.1 滤料材质整体应均匀分布,整体不应有明显污渍、裂纹、擦伤和杂质等。
5.1.2 滤料结构应牢固,应无剥离现象。
5.2 物理性能
5.2.1 定量
规定其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5%。
5.2.2 厚度
    规定其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5.2.3 挺度
规定其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5.2.4 抗张强度
规定其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5.3 过滤性能
5.3.1  高效滤料的过滤性能应满足表4的规定
                   表4 高效滤料的过滤性能
级别        额定率速
m/s        效率
%        阻力
Pa
A        0.053        99.9≤E<99.99        ≤320
B        0.053        99.99≤E<99.999        ≤350
C        0.053        99.999≤E        ≤380
5.32 超高效滤料的过滤性能应满足表5的规定。
                  表5 超高效滤料的过滤性能


级别        额定率速
m/s        效率
%        阻力
Pa
D        0.025        99.999≤E<99.999 9        ≤220
E        0.025        99.999 9≤E<99.999 99        ≤270
F        0.025        99.999 99≤E        ≤320
5.3.3 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的过滤性能应满足表6的规定。
            表6 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的过滤性能
级别        性能指标
        额定滤速
m/s        效率
%        阻力
Pa
亚高效(YG)        0.053        粒径
≥0.5μm        95≤E<99.9        ≤120
高中效(GZ)        0.100                70≤E<95        ≤100
中效1(Z1)        0.200                60≤E<70        ≤80
中效2(Z2)                        40≤E<60       
中效3(Z3)                        20≤E<40       
粗效1(C1)        1.000        粒径≥2.0μm        50≤E        ≤50
粗效2(C2)                        20≤E<50       
粗效3(C3)                标准人工尘计重效率        50<E       
粗效4(C4)                        10≤E<50       

5.3.4 除尘滤料的过滤性能应满足表7的规定。
                    表7 除尘滤料的过滤性能
项目        额定率速
m/s        效率
%        残余阻力
Pa
静态除尘        0.017        99.5≤E        -
动态除尘        0.033        99.9≤E        ≤300
5.3.5对于合成纤维滤料,应进行静电消除处理。
5.3.5对于高效和超高效滤料,可给出最易穿透粒径和最低过滤效率。
5.3.7在标称滤料的效率和阻力时,应标明其检测工况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5.4 容尘性能
粗效、中效、高中效、亚高效和高效滤料应有容尘量指标,并给出容尘量与阻力的关系曲线。滤料容尘量的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标称值的90%。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
用目测法检查。
6.2 物理性能
6.2.1 定量
定量应按GB/T45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2.2 厚度
厚度应按GB/T451.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2.3 挺度
挺度按GB/T45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2.4 抗张强度
抗张强度应按GB/T1291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3 过滤性能
6.3.1 高效滤料
高效滤料的效率和阻力应按GB/T6165-2008中6.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3.2 超高效滤料
超高效滤料的效率和阻力应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3.3 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
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的计数效率和阻力应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粗效滤料的计重效率和阻力应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3.4 除尘滤料
除尘滤料的效率和阻力应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3.5 滤料静电消除
    滤料静电消除处理应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3.6 滤料最容易穿透粒径和最低过滤效率
滤料最容易穿透粒径和最低过滤效率应按附录E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4 容尘性能
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的容尘性能应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高效滤料的容尘性能应按附录F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
7.1.1 滤料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2 滤料的检验项目应满足表8的规定。
            表8  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形式检验        检验依据
1        外观        √        √        6.1
2        定量        √        √        6.2.1
3        厚度        √        √        6.2.2
4        挺度        -        √        6.2.3
5        抗张强度        √a        √        6.2.4
6        效率        √a        √        6.3
7        阻力        √        √        6.3
8        容尘量        -        √        6.4
a 仅对高效和超高效滤料有规定。

7.2 出厂检验
    每批滤料应进行出厂检验,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将检验结果填写在出厂铭牌上方可出厂。
7.3 型式检验
7.3.1滤料有下列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试制的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时;
b)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或材料等更改对性能有影响时;
c)产品停产超过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正常生产,超过两年未进行型式检验时。
7.3.2
在出厂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每批次至少抽一件。
7.4 判定原则
对所检验的样品,检验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样品为不合格品。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每批滤料应在明显部位设有铭牌,铭牌牢固固定于外包装。铭牌内容包括:
a)产品名称;
b)标记;
    c)标准试验工况下的性能参数;
d)制造厂名称、产品生产日期。
8.2 包装
8.2.1 包装应确免受保滤料在装卸、运输、搬运、存放过程引起损伤和毁坏。
8.2.2 包装箱上应注明滤料标记、数量制造厂名称,并按GB/T191规定的应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小心轻放”“怕湿”和“向上”。
8.3 运输
在滤料运输过程中应按包装箱上标志放置,并采取固定措施,堆放高度以不损坏滤料为原则。
8.4  贮存
8.4.1 存放时应按包装箱体上的标志堆放,堆放高度以不损坏、不压坏或造成倒塌危险为原则。
8.4.2 滤料不应存放在潮湿或温湿度变化剧烈的地方,不应露天存放。













附   录   A
(规范性目录)
滤料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
A.1 试验原理
首先发生多分散固态或液态气溶胶,气溶胶通过中和器中和自身所带电荷,采集试验装置中滤料上游、下游的气溶胶通过光学计数器(OPC)测量其计数浓度值,最后求出滤料的计数效率。
A.2 试验仪器与设备
A.2.1 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检测装置主要包括三部分:气溶胶发生装置、采集部分和测量装置,其试验流程如图A.1所示。





















说明:
1—过滤器;            9—调节阀;
2—调压阀;            10—真空泵;
3—喷雾器;            11—测量绝对压力、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仪器;
4—中和器;            12—体积流量计;
5—滤料夹具;          13—空气加热器;
6—压差计;            14—空气湿度调节装置;
7—稀释系统;          15—用于控制和存储数据的计算机。
8—光学粒子计数器(OPC);
                 图A.1 滤料多分散气溶胶计数法试验流程图

A.2.1.1 气溶胶发生装置:
    气溶胶发生装置结构不限,但发生气溶胶粒径范围应包括超高效、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测试所需粒径,超高效、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所选用的气溶胶和
测试粒径范围见表A.1。
        表A.1 不同滤料所选用气溶胶和测试粒径范围
滤料类型        气溶胶        粒径范围/μm
超高效        NaCL、KCL、DEHS和PAO        0.1~0.2
亚高效、高中效、中效        KCL        ≥0.5
粗效        KCL        ≥2.0

A.2.1.2 采样部分
采样部分应保证采样气流的气溶胶计数浓度具有代表性。从采样点到计数器之间的接管应易于保持清洁、耐腐蚀、导电且应接地,为避免气溶胶的损失,接管管路应尽可能短,并避免管道中阀门、收缩管的干扰。
A.2.1.3 测量装置
a) 气溶胶浓度测量装置使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若上游浓度超过计数器的测量范围,应在采样点与计数器之间设置稀释系统;

A.3 试验条件
试验用空气温度宜为(23±3)℃,相对湿度宜为(50±15)%。

A.4 试验步骤
A.4.1 预备性检验
在进行滤料试验以前,应先打开试验装置,并检验或调整以下参数:
a)        为测量设备的使用做好准备:
1)        应遵守测量设备制造商所规定的预热时间,应调节通过测量设备的体积流量;
2)        若设备制造商规定测量前的进一步的常规检查,则还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
b)        粒子计数器的零计数率:
应该在关闭气溶胶 发生器和滤料就位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下游的气溶胶计数浓度检查零计数率。
c)        试验空气的洁净度:
应该在关闭气溶胶发生器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上游的气溶胶计数浓度检查试验空气的洁净度。
d)        试验空气的绝对压力、温度及相对湿度等参数应在滤料夹具下游气流达到试验体积流量时进行测定,可以通过空气加热器、空气湿度调节装置和温湿度变送器来联动控制。
e)        标准滤料的测定:
制备不同过滤级别的标准样品用于滤料压差和效率的测量。在上述各项检查之后,应马上对与待测滤级别相同的标准滤料进行侧定。这种重复性试验的状况用于提供有关试验系统可重复性的信息(试验系统的漂移、损坏及误差)。

A.4.2 阻力测量
应该在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进行测量。在气溶胶通过滤料之前,采用纯净试验空气,在试验滤速下测定滤料两侧的压降。应调节试验体积流量,使得每张滤料样品的流量值的变化不超过规定值的±2%。
A.4.3 计数效率测量
试验气溶胶应与试验空气均匀混合。使用OPC测量滤料上下游气溶胶浓度。
A.4.4 滤料的效率计算
a) 根据粒子计数器对滤料上下游的气溶胶浓度结果,计数效率E可按式(A.1)进行计算:
E=-)╳100%

式中:
E-滤料的计数效率,单位为%;
A1-上游气溶胶气溶胶浓度,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粒/m3)
A2-下游气溶胶气溶胶浓度,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粒/m3)
R-相关系数。
b)  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下限计数效率E95%,min,可按式(A.2)、式(A.3)和式(A.4)进行计算:
E95%,min=(1-




式中:
E95%,min-置信度为95%置信区间下限计数效率,单位为%;
A1,95%min-置信度为95%置信区间的上游的气溶胶浓度下限,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粒/m3);
A2,95%max-置信度为95%置信区间的下游的气溶胶浓度上限,单位为粒每立方米(粒/m3);
R    -相关系数
N1,95%min-采样周期內,置信度为95%置信区间的上游的气溶胶浓度下限,单位为粒;
N2,95%max-采样周期內,置信度为95%置信区间的下游的气溶胶浓度上限,单位为粒;
V1    -采样周期內,上游取样量,单位为立方米(m3);
V2    -采样周期內,下游取样量,单位为立方米(m3)。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亚高效、高中效、中效和粗效滤料计重效率和容尘量试验方法
B.1  试验原理
在额定率速条件下,持续向滤料发生一定质量的标准人工尘,当滤料阻力达到终阻力时结束发尘,并通过称量整个发尘过程中滤料质量的变化,得到滤料的计重效率和容尘量。
B.2  试验仪器与设备
试验装置如图B.1所示,主要试验仪器设备包括发生器、压差计、滤料夹具、流量计和抽气泵等。














说明:
1-过滤器;                       7-压差计;
2-空气加热器;                   8-末端绝对过滤器夹具;
3-空气湿度调节装置;             9-流量计;
4-发尘器;                       10-调节阀;
5-温湿度变送器;                 11-抽气泵;
6-滤料夹具;                     12-控制和储存数据的计算机。
            图 B.1 滤料容尘量试验流程图

B.3  试验条件
B.3.1  试验尘源
B.3.1.1  试验尘源为标准人工尘(由72%的道路尘、23%的炭黑和5%的的短棉绒组成)。
B.3.1.2  试验尘源应在(120±10)℃温度下干燥2h以上,在干燥器皿中放置冷却后使用。
B.3.2  末端绝对过滤器
指用来捕集透过率料的人工尘的过滤器,规定末端绝对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阻力最低达到亚高效空气过滤器级别。
B.3.3  试验用空气
试验用空气应保证洁净,不影响计重效率的测量结果。试验用空气温度宜为(23±3)℃,相对湿度宜为(50±15)℃。
B.3.4 终阻力
滤料容尘量实验中,终阻力规定为滤料初阻力的两倍或为明确标称某特定的终阻力。
B.4  试验步骤
    a)  准备同种规格的滤料样品3片,选取其中的一块,将其安装在滤料夹具(6)上;
b)  称量末端绝对过滤器的质量,然后将其安装在末端绝对过滤器夹具上(8)上;
c)  开启抽气泵(11),调节流量至滤料的额定滤速,载率料夹具两侧采用压差计(7)测量滤料的阻力;
d)  根据预先计算的发尘周期,称量一定质量的人工尘,加入到发尘器(4)中,调节好发尘器各个参数,开始发尘;
e)  每次发尘结束后,取下末端绝对过滤器,称量其质量;
f)  用毛刷将可能沉积在滤料样品与末端绝对过滤器之间的人工尘收集起来进行称重;
g)  将末端绝对过滤器增加的质量与上述收集的人工尘质量相加,得到未被滤料布吉岛的人工尘质量;
h)  用发尘量减去未滤料捕集到的人工尘质量即得到该次发尘过程滤料的质量增量;
i)  任意单个发尘过程结束时滤料的计重效率Ai可按式(B.1)进行计算;
         AI=100╳=100╳(1-)&#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B.1)
         
式中:
AI-在该发尘过程中滤料的计重效率,单位为质量百分比(%);
W1I-在该发尘过程中滤料的质量的增量,单位为克(g);
W2I-在该发尘过程中通过率料而未被滤料捕集的人工尘质量,单位为克(g);
Wi-在发生过程中的发尘量,单位为克(g);
j)  整个发尘过程平均计重效率A可按式(B.2)进行计算:
       A=(W1A1+&#8226;&#8226;&#8226;+WkAk+&#8226;&#8226;&#8226;+WIAI)&#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B.2)
式中:
A-整个发尘过程中滤料的平均计重效率,单位为质量百分比(%);
W-总发尘质量,单位为克(g);
Wk-第k次发尘质量,单位为克(g);
Wf-最后一次发尘至滤料达到终阻力时发尘质量,单位为克(g);
Ak-第k次发尘阶段的计重效率,单位为质量百分比(%);
Af-滤料达到终阻力后的平均计重效率,单位为质量百分比(%)。
k)  整个发尘过程中,容尘量C可按式(B.3)进行计算:
    C=W11+&#8226;&#8226;&#8226;+W1k+&#8226;&#8226;&#8226;+W1f&#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B.3)
式中:
C-整个发尘过程中滤料的容尘量,单位为克(g);
W11-在第一次发尘过程中,滤料的质量增量,单位为克(g);
W1k-在第k次发尘过程中,滤料的质量增量,单位为克(g);
W1f-在最后一次发尘过程中,,滤料的质量增量,单位为克(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除尘滤料过滤性能试验方法
C.1  试验原理
C.1.1  静态过滤性能试验:通过测试不同滤速下清洁滤料的阻力得到清洁滤料阻力系数;然后从滤料清洁状态开始,持续发尘,滤料滤尘但不清灰,当发尘量达到规定值时,称量并计算滤料的静态除尘效率;
C.1.2  动态过滤性能试验:从滤料清洁状态开始,持续发尘,依次经过初始滤尘阶段、老化处理阶段、稳定化处理阶段和稳定化后滤尘阶段,每个阶段滤料滤尘且清灰,四个阶段结束后,测试并计算滤料的残余阻力、动态除尘效率和剥离率。

C.2  试验仪器与设备
C.2.1  除尘滤料过滤性能测试装置,如图C.1所示。
C.2.2  静态过滤性能试验的主要仪器设备:发尘器、滤料夹具、压差计、滤膜夹具、流量计、抽气泵、电子天平。
C.2.3  动态过滤性能试验的主要仪器设备;发尘器、压差计、滤料夹具、电磁脉冲阀、流量计、抽气泵、电子天平。



















说明:
1-过滤器1;                          11-电磁脉冲阀;
2-空气电加热器;                      12-滤膜夹具1;
3-空气湿度调节装置;                  13-流量计1;
4-发尘器;                            14-抽气泵1;
5-滤料夹具;                          15-滤膜夹具2;
6-压差计1;                          16-过滤器2;
7-温湿度变送器;                      17-流量计;
8-压差计2;                         18-抽气泵2;
9-密闭阀;                           19-集灰斗;
10-滤料夹具2;                      20-控制和储存数据的计算机。
图C.1  除尘滤料过滤性能试验流程图

C.3  试验条件
C.3.1  静态过滤性能试验条件
a)  滤料样品3片,直径至少为100mm;
b)  额定滤速为0.017m/s;
c)  入口粉尘浓度(5±0.5)mg/m3;
d)  试验尘源为氧化铝粉尘,粉尘粒径分布见表C.1。
        表C.1   试验尘源氧化铝粉尘粒径分布
粒径
μm        质量百分比
%
<4        50
<25        90
<100        99

C.3.2  动态过滤性能试验条件
a)   滤料样品3片,直径至少为150mm;
b)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试验其他条件见表C.2;
c)  试验尘源同C.3.1d)。
           表C.2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试验条件
项目        试验用粉尘        人口粉尘浓度mg/m3        额定滤速
m/s        清灰阻力
Pa        反吹压力
kPa        脉冲反吹时间ms
数值/种类        氧化铅        5        0.033        1000        500        50

C.4  滤料静态过滤性能试验步骤
C.4.1  清洁滤料阻力系数测试
a)  准备直径为100mm的滤料样品3片
b)  将清洁滤料样品夹紧在滤料夹具1(5)上;
c)  关闭密闭阀(9);
d)  启动抽气泵2(18),用压差计1(6)测试不同滤速Ui时滤料的阻力△Poi,(i=1,2,&#8226;&#8226;&#8226;,n)。滤料的阻力系数C可按式(C.1)进行计算;
            C=&#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C.1)
式中:
C      -清洁滤料阻力系数,单位为帕秒每米(Pa&#8226;s/m);
Ui          -第i次测试时的滤速,单位为米每秒(m/s);
△Poi   -滤速为Ui时清洁滤料的阻力,单位为帕(Pa);
n      - 测试系数。
按上述程序测试另外两片滤料样品的阻力系数,取三者的平均值作为该滤料的清洁滤料阻力系数。
C.4.2  滤料静态除尘效率测试
a)  将滤料样品夹在滤料夹具上1(5)上;
b)  经恒重后的高效滤膜称重后置于滤膜夹具v2(15)上;
c)  启动抽气泵2(18),调节流量计2(17),控制滤料额定滤速为0.017m/s;
d) 启动发生器4,控制入口粉尘浓度为(5±0.5)mg/m3,连续发尘10g;
e) 停止测试后,对高效滤膜和滤料进行称重;
f) 滤料的静态除尘效率η1可按式(C.2)进行计算:
        η1=╳100%      &#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C.2)
式中:
η1   -滤料的静态除尘效率,单位为质量百分比(%);
△Gf  -滤料样品捕集的粉尘量,单位为克(g);
△Gm    -高效滤膜捕集的粉尘量,单位为克(g)。
按上述程序测试第二片滤料样品的静态除尘效率,如果与第一片滤料静态除尘效率的误差小于5%,取二者平均值作为滤料的静态除尘效率;误差大于5%时,补做第三片滤料样品,取三者平均值作为冷冷的静态除尘效率。

C.5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试验步骤
C.5.1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试验四个阶段
a)  初始滤尘性能测定;安装好滤料样品,持续发尘,当滤料阻力达到1000Pa时电磁脉冲阀11开启进行清灰,反复30次滤尘-清灰操作;
b)  老化处理:滤尘过程中进行间隔为5s的反吹脉冲清灰,并反复进行10 000次;
c)  稳定化处理:为使老化后的滤料样品滤尘性能稳定,按a)进行30次滤尘-清灰操作。

C.5.2  实验步骤
a)  试验用空气相对湿度应低于70%;
b)  根据试验条件调整测试装置参数包括额定滤速、入口粉尘浓度、清灰阻力、清灰次数、反吹压力、脉冲反吹时间等;
c)  试验用氧化铝粉尘在(120±10)℃温度下干燥2h以上,在干燥器皿中放置冷却后使用;
d)  根据质量法球入口粉尘浓度;
e)  将滤料样品裁剪后安装到滤料夹具2(10)上,对夹具进行称量;
f)  称量高效滤膜并装入滤膜夹具1(12)中;
g)  打开密闭阀(9),开动抽气泵1(14)和抽气泵2(18),按照C.5.1a)进行试验,记录全过程滤料样品的瞬时阻力值;
h)  取出滤料夹具2(10)并称量,求出残余粉尘量;
i)  取出高效滤膜并称重,计算出口粉尘浓度;
j)  测定残余阻力(△P),记录采样时间(t),并计算出初始除尘效率;
k)  把滤料夹具2(10)重新安装到实验装置上,更换高效滤膜,按照C.5.1b)进行老化处理;
l)  老化处理后,按照C.5.2c)进行稳定化处理;
m)  为了进行C.5.1d)的过滤性能测定,取出滤料样品,称量后计算粉尘残余留量;
n)  将滤料样品重新安装到滤料夹具2(10)上,称量后装到检测器上;
o)  称量高效滤膜,安装到滤膜夹具1(12)上;
p)  再按照C.5.1a)进行试验,实验完成后计算滤料样品的动态除尘效率;
q)  全部过程均应考虑高效滤膜的恒重。

C.5.3  精度控制
a)  入口粉尘浓度的偏差应保持在±7%之内,发尘器的精度设定值在±2%内;
b)  额定滤速变动范围保持在±2%,对应的流量计1精度保持在设定值的2%,温度变动范围保持在设定值的±1%之内;
c)  反吹压力变化范围保持在±3%(±15kPa),为此压气罐的压力计精密度设定值保持在±3%。

C.5.4  动态除尘效率计算
动态除尘效率η2=(C1-C2)/C1╳100%    &#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C.3)
式中:
η2-动态除尘效率,单位为质量百分比(%);
C1-入口粉尘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C2-出口粉尘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附          录         D
(规范性目录)
滤料静电消除试验方法
D.1  试验原理
    采用异丙醇溶液浸泡法消除滤料上所带静电,即将滤料浸泡在一定浓度的异丙醇溶液中,依靠溶液的特殊性质来中和滤料上的电荷量。并测试消静电后滤料的效率和阻力。

D.2  试验仪器与设备
D.2.1  粒子计数器。
D.2.2  微压计。
D.2.3  通风厨。

D.3  试验条件
D.3.1  至少准备3片滤料样品,滤料样品的最小尺寸为200mm╳200mm。
D.3.2  浸泡法消除滤料静电时,异丙醇溶液浓度应大于99.5%。

D.4  试验步骤
D.4.1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滤料样品消除静电前的效率和阻力。
D.4.2  将滤料样品浸泡在异丙醇溶液中2min,待滤料样品浸透后,将其置于实验室通风橱内防静电平板晾干。
D.4.3  经24h晾干燥后,再次测试滤料样品消除静电后的效率和阻力。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滤料最低过滤效率(MPPS效率)试验方法

E.1  试验原理
首先发生多分散固态或液态气溶胶,气溶胶通过中和器中和自身所带电荷,然后采集试验装置中滤料上游、下游的气溶胶,通过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DMA)选择合适粒径的粒子,利用凝结核粒子计数器(CNC)测量其计数浓度值,求出滤料对某个粒径粒子的计数效率,最后求出滤料的最低过滤效率。

E.2 试验仪器与设备

E.2.1 滤料最低过滤效率试验方法的检测装置包括三部分:气溶胶发生装置、采样部分和测量装置,其试验流程图如图E.1所示。
图E.1略








说明:
1-过滤器;           9-凝结粒子计数器(CNC);
2-调压阀;           10-调节阀;
3-喷雾器;           11-测量绝对压力;
4-中和器;           12-体积流量计;
5-滤料夹具;         13-空气加热计;
6-压差计;           14-空气师傅调节器;
7-稀释系统;         15-真空泵;
8-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DNA);  16-用于控制和储存数据的计算机;
          图E.1  滤料最低过滤效率试验方法试验流程图

E.2.1.1 气溶胶发生装置:
气溶胶发生装置结构不限,但发生气溶胶粒径范围应包括最易穿透粒径。
E.2.1.2 采样部分:
采样部分应保证采样气流对粒子计数浓度具有代表性。从采样点到计数器之间的接管应易于保持清洁、耐腐蚀、导电且应接地,为避免粒子的损失,接管管路应尽可能短,并避免管道中阀门、收缩管的干扰。
E.2.1.3 测量装置:
a)粒子数量测量装置使用凝结核粒子计数器(CNC),若上游数量浓度超过计数器的测量范围,应在采样点与计数器之间设置稀释系统;
b)压差计;
c)测量绝对压力、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仪器。

E.3 试验条件
试验用空气温度宜为(23±3)℃,相对湿度宜为(50±15)%。

E.4 试验步骤

E.4 试验步骤

E.4.1 预备性检验
按A.4.1执行。

E.4.2 阻力测量
按A.4.2执行。

E.4.3  计数效率测量
试验气溶胶应与试验空气均匀混合。为了获得最低过滤效率,应在试验的粒径范围内至少测试5个粒径点的过滤效率,并给出粒径-过滤效率曲线,规定曲线的中间应存在着最低效率值,则该值为最低过滤效率。

E.4.4 滤料的计数效率计算
按A.4.4执行。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高效滤料容尘量试验方法
F.1 试验原理
发生多分散固态气溶胶,将其以一定滤速通过已知初始质量和初阻力的清洁滤料,待高效滤料的阻力达到最终阻力时,再次称量高效滤料质量,高效滤料的质量增量即为容尘量。

F.2 试验仪器与设备
试验仪器与设备由气溶胶发生器、滤料夹具、压差计、流量计和计算机等组成,其试验流程图如图F.1所示。
图F.1略。
                    1
   



                                                     3                   7
                                   2
                                                      ΔP   ----
                                                           


                                    4

                                                       5



                                               5

说明:
1-NaCl气溶胶发生器;
2-滤料夹具;
3-压差计;
4-末端绝对过滤器夹具;
5-流量计;
6-调节阀;
7-控制和储存数据的计算机。
               图F.1  高效滤料容尘量试验流程图

F.3 试验条件

F.3.1 试验尘源
    高效滤料容尘量试验使用的尘缘由NaCl气溶胶发生器发生,发生器的结构满足附录G的规定,其运行参数及粒径分布满足GB/T 6165-2008中6.2的规定。

F.3.2 测试用空气
试验用空气应保持洁净,空气中的含尘量不应影响容尘量试验的测量结果。试验用环境空气温度宜为(23±3)℃,相对湿度宜为(50±15)%。

F.3.3 终阻力
容尘量试验中,终阻力规定为滤料初阻力的两倍或为明确标称其特定的终阻力。

F.4 试验步骤
a)        准备同种规格的滤料样品3片,选取其中一片称重W&#172;1&#172;,然后将其安装在滤料夹具上;
b)        开启干燥空气泵,调节流量至滤料的测试滤速,在滤料夹具两侧采用压差计测量滤料的初阻力;
c)        将配制好的NaCl溶液放入气溶胶发生器中,调节好发生器各个参数,开始发尘。在整个试验期间,可以用粒子计数器监测滤料上下游的粒子浓度;
d)        当滤料的阻力达到终阻力时,发尘结束,取下滤料样品称量W&#172;2&#172;;
容尘量C可按式(F.1)进行计算:
C=W2-W1         &#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F.1)
式中:
C-----滤料的容尘量,单位为克(g);
W&#172;1&#172;----容尘量试验前,滤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W&#172;2&#172;----容尘量试验结束后,滤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NaCl气溶胶发生器
图G.1略

























1-          空气压缩机;                                           10-   空气干燥器;
2-          一级调压阀;                                           11-   高效过滤盒;
3-          二级调压阀;                                           12-   蒸发管;
4-          旁通放气阀;                                           13-   缓冲箱;
5-          压力表;                                               14-   出气管;
6-          喷雾器;                                               15-   湿度器;
7-          喷雾箱;                                               L1-  喷雾流量计;
8-          排液阀;                                               L2-  干燥流量计;
9-         干燥空气泵;                                            
                   图G.1 NaCL气溶胶发生器流程图


参考文献
GB/T 6719—2009 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
GB/T 13554—2008 高效空气过滤器
GB/T 14295—2008 空气过滤器
GB/T 16803—1997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    术语

实验十: 非织造布孔径及孔隙率测试
  土工布及有关产品的主要作用有过滤和隔离。作为过滤层要在使液体通过的同时,保持住受液体作用的土壤颗粒;作为隔离层要防止不同的土和填料的混合。土工布的孔径的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这些使用性能。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使用的场所土的情况选择孔径适当的产品,因次土工布的孔径是其重要的指标之一。
1.干筛法
   GB/T14799  2005《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有效孔径的测定 干筛发》规定了用于筛法测定土工布孔径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土工布及其相关产品
1原理
用土工布式样作为筛布,将已知直径的标准颗粒材料放在土工布上面振筛,称量通过土工布的标准颗粒材料重量,计算出过筛率,调换不同直径标准颗粒材料进行实验,由此绘出土工布孔径分布曲线,并求出有效孔径值。
2仪器及用具
支撑网筛(直径200mm)、标准筛振筛机(横向摇动频率220/次min±10次/min);回转半径(12mm±1mm);垂直振动频率150/次min±10次min;振幅10mm±2mm)、标准颗粒材料、天平(感量0.01 g)和其他用品(秒表,细软刷子,剪刀,画笔等)。
3式样
根据GB/T13760—1992《土工布的取样和式样准备》要求,从样品中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均匀地割取,距样品幅边至少10cm。式样数量为5×n块,n为选取粒径的组数,式样直径应大于筛子直径。
4实验步骤
调湿式样,放入支撑网筛,撒上50g较细粒径的标准颗粒材料,摇筛式样10min,停机称取通过式样的标准颗粒材料, 记录并更换的式样,用下一组较粗的标准颗粒材料重复上述实验,直至取得不少于三组连续分级标准颗粒材料的过筛率,并有一组的过筛率低于5%.计算并报告结果。
2.湿筛法
GB/T17634-1998《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有效孔径的测定  湿筛法》采用国际标准最后草案ISO/FDIS12956-1996《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  特定孔径的测定 湿筛法》是技术内容,规定了采用湿筛法原理测定土工布特定孔径的方法,即在实验过程中模拟实际工作条件,向式样和颗粒材料喷水,采用湿筛原理测定土工布的孔径。
1.        原理
以不加张力的单层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式样作为筛网,在规定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下,对式样及级配颗粒材料(通常为砂土)进行喷水,使颗粒级配材料通过式样。以通过的颗粒材料的特定颗粒表示式样的有效孔径。
2.        仪器及材料
仪器由筛分装置组成,有效筛分区域的直径至少130mm(筛分装置具有50Hz—60Hz的频率、主振的垂直筛动振幅保持1.5mm、有供水系统、喷嘴、式样夹持装置、料槽、支撑网栅);颗粒材料(无粘性、不应间断级配,基本上为原形,基本上为圆形,避免尖锐菱角片状颗粒)、滤纸、烤箱、试验筛、天平(精度为0.01g)和秒表(精度为1s).
3.式样
  按照GB/T13760从样品中选取式样。剪取5个式样,尺寸适用于所有使用的筛分仪器。样品应平放,不要折叠。试样应清洁,表面无积垢和可见的损坏或折痕。
4.程序
   测定试样的干重(精确到0.1g),再将样品放置于含有湿润剂的水中至少12h,使之达到饱和状态,从水中取出试样,平整且无张力地夹到夹持装置内,测定颗粒材料干重,在试样上将颗粒材料均匀撒好。喷水以确保颗粒材料完全湿润,启动筛分装置,收集通过试样的颗粒材料,最后称重并根据颗粒材料初始投放量,通过量,未通过量,计算颗粒材料通过量和失去量的百分比计算结果。

评论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9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小黑屋|简约版|手机版|中国非织造网 ( 苏ICP备12054280号 )

GMT+8, 2024-4-19 03: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