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人注册
x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0号),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推进纺织工业结构优化,增强纺织工业竞争力,促进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现就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08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606万吨,占全国纤维加工总量比重17.3%,占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的26.7%。近五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平均增长率在18%以上,其使用领域已涉及到二十多个行业,其中医卫用纺织品达到49.5万吨,过滤用纺织品达到41万吨,土工合成材料达到16.4万吨。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在近年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企业规模小而散,对产品终端应用研究少,产业链配套不足;应用技术规范、法令和标准滞后,缺少国家级专业检测、认证机构和研发平台;完善的行业产需衔接体制尚未形成,相关产业急需的高端产业用纺织品仍依赖进口。 产业用纺织品用于相关产业或公共服务,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应用广泛等特点,覆盖医疗卫生、环保、建筑、水利、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能源、国防、农业等二十多个应用领域。非织造、复合、超细、多异和纳米等技术的开发应用,给相关产业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材料,更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近年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国产土工合成材料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建设,解决了高原地质裂缝、冻土隔断、保温、防渗等系列难题;采用芳纶、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纤维研制的过滤材料可将火力发电的粉尘排放截留效率提高5倍以上;立体编织成型纺织复合材料应用到航空航天、新能源领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 安全、能源、环保和新材料四大因素推动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的快速发展。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将更加关注生命健康,注重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工业路线,积极配套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替代无法满足多功能要求的传统材料,大力发展瓶片、纺织废料等可再生循环资源的深加工技术。 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健康发展是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同时,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军工、节能、环保、民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纺织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新纤维应用、复合技术开发、应用领域拓展为重点,加快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构建产需衔接良好的产业链,建立有序的安全监管和质量标准保障体系,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使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成为推动传统纺织工业升级发展的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1、明确创新重点,突破技术瓶颈。以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领域为发展重点,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业用纺织品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实现医用、过滤、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的突破,加快突破制约产业进步的宽幅、高强、高速设备和复合、功能后整理等关键共性技术瓶颈。 2、培育骨干企业,加快集约发展。以创新能力意识强、管理水平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为培育对象,加快自主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完善产业链建设,推进形成骨干企业带动集约化发展的模式。 3、规范标准体系,完善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产业用纺织品产品标准和使用规范,加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标准、规范和法令法规衔接;填补重点产品的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机构的空白,加强质量监督和产品检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产品使用安全。 4、加强产需衔接,强化应用拓展。加强对后道产品和下游市场结构的研究,重视与应用领域的沟通衔接,推动和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加强部门协调,推进联合指导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跨产业、跨领域重点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三)发展目标
增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在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例,调整纺织产业结构;培育有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建立重点产品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关键领域内形成产需衔接机制,促进在医疗、环保等产业领域的应用。 1、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宽幅高速梳理成网固结、长效多功能整理等10项高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手术衣、复合土工布和滤料等20个重点产品质量稳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劳动生产率年增加10%以上。 2、骨干企业、集群带动作用显著。培育5-10家可列入全球行业50强,创新成果显著,且在下游产业具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培育3-5个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完善的新产业集群。 3、标准和公共平台建设取得成效。完善标准制订和研究体系,制定和修订20个重点产品的成套标准和应用规范;2011年前,组建医用、增强材料、土工合成材料3个重点领域的国家级专业检测、产品认证服务平台;依托骨干企业成立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4、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应用市场。2011年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所占比例达19%,2015年前的纤维加工总量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率;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20%以上,部分战略性产品基本满足应用领域的需求,替代进口。 三、重点任务
以“振兴规划”提出的“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任务为目标,加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保障产品质量,为国家公共安全、节能减排、质量控制提供支撑作用。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用”有效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加大研发力度,加强医用纺织仿生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实现高速宽幅梳理成网和固结、高性能纤维编织复合、长效多功能后整理、多层在线复合加工等集成化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对医用、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急需的、替代进口的重点产品,进行集中重点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
(二)加快行业技术改造。以医疗卫生用、过滤用、交通运输用、特殊装饰用纺织品、土工合成材料和智能纺织品等领域为重点,采用新型纤维原料和装备,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品质量,扩大市场急需产品规模。重点发展“三抗”手术衣、安全气囊、高性能骨架材料、耐高温滤料等量大面广的新产品。 (三)培育骨干企业和集群。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增强产品创新开发能力,依托建设延长产业链,加强对上、下游市场的研究,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发展以终端产品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形成产品档次高、抗风险能力强的产业链集群地区,完善产业配套。 (四)完善标准和应用规范。加快统一医疗用、卫生用、火力发电除尘用、环保过滤用、铁路抗冻、公路软基加固、垃圾填埋防渗处理等领域的产品测试方法和成套标准,推动衔接土工合成材料、环保过滤材料、医用纺织品等产品的招投标、应用法规建设。
(五)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医用纺织品、过滤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和纺织复合材料等跨行业、跨学科技术的国家级创新研发、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加强质量监督,保障产品使用安全。依托标准、规范和平台建设,加强产需衔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六)加快专用原料和设备的配套研发。加快推进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的开发,特别是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耐酸碱特性的聚酰胺、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满足新能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要求。缩短国产设备在生产速度、幅宽、设备材质选用、自动化控制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特种织机、经编机等专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四、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资金、科技专项资金对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体内医用纺织品材料的技术开发、应用潜力大的土工、过滤、交通运输、医用防护等领域的技术改造、产业用纺织品研发、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给予倾斜支持。 (二)促进产业用纺织品应用。制定产业用重点产品领域重点企业推荐目录,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优先采购优质优价符合要求的重点企业产品;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行业环保滤尘改造应优先采用袋式除尘;建立紧急防护用口罩、防护服能力储备机制,一次性手术用纺织品应纳入收费目录。 (三)建立部门协调推进的体制和机制。建立由交通、建筑、卫生、环保、质检等部门会商的体制和机制,协调产业用纺织品标准与使用规范的对接,推进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生产、应用及相关政策的对接。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咨询、标准制定、市场推广、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行业引导和产需对接,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促进相关应用领域的技术进步。
<div class=Section1 style="LAYOUT-GRID: 15.6pt none">
</div> 附件: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重点 1.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自主创新技术目录
2.产业用纺织品鼓励发展重点产品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