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1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变换组织类产品与设计

[复制链接]
2015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人注册

x
变换组织类产品与设计
    变换组织类织物由三种针织基本结构单元-成圈、集圈和浮线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纬编花色针织物。
可以形成网眼、条纹、起皱、空气层等结构效应,如果结合纱线种类、细度和色彩等的变化,还能设计出更丰富多样具有结构和外观效应的针织产品。
单面变换组织类织物 单面纬编组织适合于比较轻薄的织物。
采用成圈可以形成细密、平整、光滑的表面。
采用集圈与成圈配合,可以形成孔眼、蜂巢网眼、凹凸横条、凹凸纵条和斜纹等效应的织物,采用多列连续集圈,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泡泡纱效应、褶皱效等织物。利用成圈与浮线结合,可以形成衬垫组织。衬垫组织经拉毛整理可以形成各种绒布。选用不同颜色的纱线,可以形成一定的花纹图案的提花织物。
纬编针织物组织设计好之后,要给出其上机工艺。针织机类型不同,组织的表示方法及上机工艺单要求的内容也不同 在单面针织机上设计的组织,可以用意匠图或三角配置图; 在双面机上设计的组织,一般采用编织图或三角配置图;条纹类织物1、横条纹的形成
2、斜纹的形成(一)单斜纹类织物
在完全组织内每一横列的线圈数量为一,另有一个集圈和一针浮线。 形成斜纹效应的原理:
   每隔一个横列,相邻的线圈向左或向右偏移一个纵行,使织物反面的集圈悬弧和浮线的排列呈现凸起的斜条纹。织物反面是效应面,表示方法:1/1/1。单斜纹的斜纹效应不明显,应用较少。
(二)双斜纹织物    在完全组织内每一横列的线圈数量为二,另有一个集圈和一针浮线,用2/1/1表示。在织物反面形成了由集圈悬弧、浮线和沉降弧的排列而凸起的斜条纹。
    双斜纹织物具有结构紧密稳定、挺括、纵横向延伸小、抗起毛起球性好,可用作外衣、衬衣等的面料。与机织哔叽织物相似    表示方法:2/0/2 这种织物中没有集圈悬弧,反面主要由浮线形成斜纹,效应不如2/1/1织物明显,质地较轻薄蓬松柔软。
重斜纹织物:单斜纹或双斜纹的每一横列连续排列两次。表示方法1/1/2X2。重斜纹织物的结构更紧密厚实,反面的斜纹较粗,纵横向延伸性更小,可做外衣、休闲服、T恤衫等的面料。
人字形斜纹织物:由一个左斜纹和一个右斜纹组合而成。
完全组织宽32纵行,高6横列的人字形斜纹织物,其中,第1、3、5横列是线圈与浮线呈左斜和右斜分布,第2、4、6横列由左斜单斜纹和右斜单斜纹组合而成。
二、灯芯条(纵条纹)织物
    交叉配置的双针单列集圈的悬弧跨越两个纵行,使这两个纵行处(A-A,B-B)较厚而呈现凸出的纵条;与此同时,未封闭的集圈悬弧力图伸直,将与之相连的线圈向两侧推,从而使集圈悬弧与线圈相连的两个纵行(A与B、B与A)呈现凹进的纵条。
    采用成圈与浮线组合形成灯芯条,织物的纵条纹外观不明显,质地较轻薄。 假罗纹:在每个线圈背后的浮线将这些线圈向织物正面托起,并使与之相连的两纵行上的线圈靠近,形成与1+1罗纹外观相似的纵条纹。
              单面灯芯条织物网眼类织物
产生网眼效应的原理:交错配置的单针单列集圈中未封闭悬弧力图伸直,将部分纱段转移给相连的线圈,使该线圈变大变圆,从而在织物反面形成交错分布的蜂巢状网眼(非通孔),织物反面是效应面。
集圈网眼织物
单珠地网眼织物
双珠地织物:由于连续两次集圈,反面的蜂巢状网眼比单珠地更为明显,织物的厚度与幅宽也增加。
变化珠地网眼织物:在单针单列集圈的基础上相间加入了平针线圈横列,织物反面的网眼效果不如双珠地织物。脱圈大网眼织物通过选针使某些针在某一成圈系统不垫入纱线,但正常脱圈。织物中某些地方造成了线圈纵行的中断,织物的卷边性在线圈纵行中断处产生了大的网眼,与连续脱圈的针数有关。
粗细纱交织网眼织物珠网形凹凸织物 五、浮线花纹织物(菠萝丁织物)        偶数横列连续4针的较长浮线 按一定规律配置在织物反面,在反面产生凸出于表面的斜线花纹。
褶皱织物产生原理:编织时某些线圈连续若干次不脱圈并且不垫入新纱线(浮线褶皱)或垫入新纱线(集圈褶皱),这些线圈被拉长抽紧,使该区域正常编织的平针线圈在织物表面产生凸起的褶皱。
   影响褶皱显著性的因素有线圈指数的大小、纱线性质、织物结构等。采用低弹涤纶丝,线圈指数一般在20-25,太小,褶皱不明显;但太大,则线圈张力过大,编织难以进行。
皱织物(仿机织乔其纱) 针织行业仿制机织物乔其纱,使针织物表面有绉 效应,采用的组织有:集圈一平针组织;大小线圈平针组织;短浮线一平针组织等。
这些组织点排列不规则,在针织物外观上形成皱效应。如果要皱效应明显,在织物上要使集圈点或浮线点多。目前,在单面针织机上使用排列不规则的集圈-平针、集圈-浮线组织形成乔其纱。
单面乔其纱织物的设计 在纬平针组织的线圈中有技巧地点缀集圈、浮线或集圈和浮线,可在织物工艺反面形成凸起颗粒,使织物表面凹凸不平产生绉效应的组织,称为单面乔其纱,又称乔其绉或针织绉。起绉颗粒的分布愈是没有明显规律性,织物外观和手感的绉效应愈好。因此花纹宽度与高度应尽量大一些。
按照形成绉纹颗粒的组织特点,可分为:    集圈乔其纱 浮线乔其纱:采用浮线形成绉纹颗粒的浮线乔其纱比集圈乔其纱更为轻薄柔软,绉纹效应也更为细致。
集圈浮线乔其纱:是将集圈绉颗粒与浮线绉颗粒巧妙地配置于地组织中,形成的乔其纱绉纹效应更为明显,立体感更强,可以进一步改善产品的风格与服用性。褶皱织物:
1、单针多列集圈或多次浮线纵行配置在单面平针组织中,下机后被拉长的线圈收缩,使平针线圈凸起形成褶裥织物。
2、在双面组织中,通过使针盘针和针筒针在一个完全组织中编织的横列数不同,编织横列数多的一面织物折叠起来,形成的风格独特的褶皱。
双面变换组织类织物
    双面多针道针织机,上针道数一般为2 ,下针道数则多为2或4;还有上下均为4针道的双面多针道针织机。按上针盘与下针筒上针槽的配置关系,可分为罗纹式配置与棉毛式配置两种形式。
    双面组织的织物比较厚,织物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织物表面纹路细密,(双罗纹型)、良好的弹性和延伸性(罗纹型)。
    利用不同结构单元的线圈适当配置,可以获得多种复合组织的织物,如利用平针和集圈复合,可以形成涤盖棉织物;利用单面编织与双面编织结合,可以形成各种空气层织物和胖花织物等,利用集圈和罗纹或双罗纹复合,可以形成蜂巢网眼效应的织物等。
罗纹型织物(一)两面派织物(又称双层织物、丝盖棉织物等)采用两种不同的原料、细度、色彩的纱线分别在上下两个针床上成圈,另利用集圈在织物表面不显露的特性,靠集圈将上下两个针床上线圈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体的两面可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外观等效应织物,称为两面派织物,又称丝盖棉织物等。可制作内衣、外衣、运动服等。如涤盖棉
普通两面派织物
    两路编织一个完全组织。    三路编织两面派织物,织物两面分别为锦纶和羊毛线圈,涤纶在织物两面都不显露。
    六路涤盖棉织物    四路一个循环的两面织物1.3路由涤纶丝编织集圈,2.4路由棉纱编织平针线圈。平针与集圈组合的方法较多,编织出的织物风格亦不同,采用如图所示编织的织物风格较好,一般采用此组织。织物内两种纱线的含量随使用纱支不同亦有差异,如采用18tex棉纱与11tex涤纶低弹丝编织时,两种纱线的含纱比接近。
    六路一个循环的两面织物。1.4路由棉纱编织平针线圈,2.3.5.6路由涤纶低弹丝编织平针和集圈线圈。采用这种组合方法编织的织物,涤纶覆盖性能较好。采用18tex棉纱和11tex(100旦)涤纶低弹丝编织的两面织物,其含纱比分别为40%和60%,有些产品为了提高涤纶的覆盖性能,采用较粗的涤纶低弹丝,其含纱比可达70%左右。
提花两面派织物(略略略)
        根据两面派织物的最终用途,原料的选择与配置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织物外层采用化学纤维,如涤纶等;织物内层采用天然纤维,如棉等。这种织物外层耐磨挺括,内层柔软舒适,可做外衣、校服、运动服等。
另一种是内层采用疏水性化学纤维,如丙纶、涤纶等,外层采用亲水性天然纤维,如棉等。这种面料适宜作贴身穿运动服、T恤、内衣等。借助内层疏水性纤维的毛细管芯吸效应,可将人体表面的汗水向外层传导,而外层亲水性纤维有利于迅速吸收内层传导的汗水并扩散和蒸发,使皮肤保持干燥。
功能性针织物的设计
导湿快干针织物的设计    导湿快干针织面料的开发是原料、针织物组织结构以及后整理三方面综合设计的系统工程。导湿原理(一)差动效应
是指在两层或多层织物中,内层织物编织纱线的单纤维密度大,形成较粗毛细管,外层织物编织纱线的单纤维密度小,形成较细的毛细管,这样织物的外层毛细管与织物的内层毛细管之间形成较大的附加压力。在织物内外层之间形成的压力差作用下,织物中的液态水自动从里层流向外层。编织时内外层纤维单纤维密度差越大,差动效应越显著。
灯芯点芯吸效应芯吸效应是指在毛细管弯月形曲面附加压力的作用下,织物中的液态水在沿织物平面方向上自动流动。织物内层使用疏水性纤维编织,外层使用亲水性纤维编织,用疏水导湿纤维连接织物的内、外层,可以形成灯芯点芯吸的效果。
织物结构设计:利用差动毛细效应和灯芯点芯吸效应原理,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双层织物。
此种织物结构综合利用了差动毛细效应和灯芯点芯吸效应两种原理,织物内外层之间既存在差动毛细效应,传导液态水,又存在灯芯点芯吸效应,织物芯吸速率快,与其它两种织物结构模型相比较,具有更好的导湿快干作用。
原料的选用(一)内层:吸收层,原料要选用具有较强毛细效应的特种纤维,如Y型聚酯长丝、X型截面纤维、中空加微孔聚酯纤维、沟槽截面纤维。
(二)中间层:传导层,可以选用疏水导湿纤维,例如涤棉混纺纱,也可以选用高吸湿、放湿的聚氨脂纤维,目的是尽可能形成灯芯吸水效应。(三)外层:散发层,主要作用是吸湿散湿,挥发汗水。多选用亲水性纤维,如棉纤维、粗旦异形纤维。
四、工艺设计(略略略)
变换组织类产品与设计
(二)粗细针距织物
    织物结构为两面派类型,但下针筒的针距是上针盘的一倍甚至几倍,下针采用较粗的纱线而上针采用较细的纱线编织,结果织物正面的横密要小于反面。织物正面呈现粗犷的纵条,反面较平滑细密。
织物正反面横密比为1:2,纵密比为1:1织物正反面横密比为1:4,纵密比为1:2(三)集圈织物
1、华夫格:织物由于两面具有华夫饼干表面那种凹凸小方格外观而得名。
一个完全组织由六路完成。在纵行方向每3针中抽去一针,抽针处产生凹条,另2针成圈和集圈处形成凸条。
在横列方向由于集圈悬弧力图伸直将转移纱段给与其相连的线圈使后者变大,从而使这两个横列凸出,全部成圈的横列的线圈凹进,在织物两面呈现凹凸小方格外观。
一个完全组织8路,连续3路在上针或者下针集圈,所以织物的凹凸效应比六路华夫格要明显。
皱纹织物
编织工艺:下针每路编织一个线圈横列,而上针两路才编织一个线圈横列,即下针编织的正面横列数是上针编织的反面横列数的一倍;而且正面每隔9个横列才与反面通过集圈连接一次,每10针中只有1针连接,正反面之间连接点少,未连接区域成架空状;织物下机后织物反面收缩,从而使正面呈现皱纹状外观。
绗缝织物
通过线圈形成绗缝
通过集圈形成绗缝    绗缝织物在夹层中储存较多的空气,故保暖性好,厚实丰满,正反面可由不同原料编织,衬纬纱常用低弹涤纶丝,以增加织物的弹性。
    该织物适宜制作保暖内衣、运动衣、外衣、装饰材料等。
二、双罗纹型织物
(一)两面派织物
    形成两面派的原理与罗纹型两面派织物相同,但双罗纹型织物较为密实,覆盖性能好,常用作外衣、运动服等。
    常用的双罗纹型两面派结构,称之为健康布
横楞(横向凹凸条)织物
经编   2-4梳经编产品设计
    单梳栉经编织物,织物稀薄、覆盖性弱、强度低、线圈歪斜、稳定性差,较少使用。多采用2-4梳和多梳经编织物。
    两把梳栉可以采用F、B分别表示前梳栉和后梳栉;三把梳栉可以采用F、M、B分别表示前梳栉、中梳栉和后梳栉;多把梳栉编号由机前向机后依次为GB1、GB2、GB3…..
条格类织物
一、横条织物1、改变针背横移量的横条织物   在一个完全组织中,利用一个或连续几个横列中针背横移量的改变(增大或减小),产生厚密或稀薄的横条。
在织物的A区形成双经平,轻薄;在B区形成经平斜,厚密,形成厚薄不一、宽窄相间的横条。织物手感柔软、工艺反面为效应面,呈现较厚凸宽条纹当中间隔。
2、经缎隐条织物
   后梳为经缎组织,前梳做变化经缎运动,在织物工艺反面,前梳不同倾斜方向的延展线对光的反射不同,针背两针距垫纱运动使织物反面光泽增强,从而形成隐横条。
3、褶皱横条织物
    在一个完全组织中,使前梳在1-n个横列中连续缺垫,从而形成不同厚薄或色泽的横条,若缺垫不送或少量送经,则形成褶皱横条。
    满穿的双梳或三梳织物中,当前梳连续多个横列缺垫,且缺垫处前梳停止送经或少送经时,另一把或两把梳栉在该部位将形成横越整个幅宽的褶皱横条。
    这类织物在具有双速送经或电子送经机构的经编机上完成。
缺垫经编组织
部分梳栉在一些横列处不参加编织的经编组织称为缺垫经编组织。
当一把用来编织的梳栉,在一个或几个横列上既不做针前垫纱也不做针背垫纱时,就形成了缺垫组织。
因而,如果前梳栉做缺垫,其经纱将垂直浮于织物的技术反面。这种技术可方便地应用在两把满穿梳栉形成方格效应中。前梳编织编链组织,但在几个横列上它缺垫,如图所示,前梳在第4、5横列缺垫,织物显示后梳纱线圈。
    缺垫动作需要缺垫梳栉间隙送经,而其它的梳栉则连续编织。在织物的这些横列上,经纱张力使织物抽紧,在织物的技术正面上形成褶裥效果。带有部分穿经梳栉的缺垫将改变织物的外观。
缺垫组织可以形成多种花色效应,除上述的褶裥类外,还可形成方格类效应和斜纹类效应等。
织物的褶皱是由编织织物反面的GB2做缺垫运动,穿弹性纱的GB4做与GB3同向同针距针背横移的衬纬垫纱共同形成的。因此,在褶皱部分,仅有GB3成圈。
4、衬纬横条织物
利用全幅衬纬机构,衬入不同种类、色泽或粗细的纱线,可形成横条。
    衬纬经编组织:在线圈主干和延展线之间,周期地衬入一根或几根纱线的组织。    当用两把梳栉编织时,如果前梳栉正常编织,既有针前垫纱,也有针背垫纱,而后梳栉只作针背垫纱,而针前垫纱横移针距为零,这样就使后梳经纱夹持在结构的技术正反面之中,形成衬纬组织,前梳F形成地组织,后梳B只有针背横移,形成衬纬。衬纬纱实际上衬入正面线圈圈干和反面延展线之间。
衬纬可为全幅衬纬和部分衬纬(或称局部衬纬二、纵条纹组织 1、在经编织物中,利用色纱可以得到纵条纹的织物。
   怎样利用经绒编链组织形成白底上一定规律的黑色纵条纹:对于经绒编链组织,如果后梳用白色纱线,前梳用黑、白两色纱按一定顺序穿经,就能形成白底上一定规律的黑色纵条纹。由于前梳采用的是编链组织,这种纵条纹是竖直而清晰的,而且与后梳组织关系不大。
   如果把后梳的经绒组织改为经斜组织,外观效果会怎样:如果把后梳的经绒组织改为经斜组织,织物的条纹效果变化不大,只是此时织物显得粗厚些。
   当前梳由编链改为经平组织时,外观效果又会怎样:当前梳由编链改为经平组织时,同样可以得到一定规律的黑色纵条组织。但此时的纵条纹边缘有些不清。这是由于经平组织的一根纱线交替地在相邻两针上垫纱成圈的缘故。
    所有满穿双梳组织均可以得到这种纵条。纵条的宽度决定于穿经完全组织。纵条的曲折情况则决定于梳栉组织的变化。
如图所示的变化经缎组织,前梳穿经为2黑、24粉红、2黑、12白、4黑、12白,后梳穿经为全白,这样所得的坯布是在较宽的粉红和白色曲折纵条中,配置着细的黑色曲折纵条。
    2、空穿纵条织物
利用一把梳栉(主要是前梳)局部穿纱,产生所需宽度的纵条。 原料A:78dtex/23f胭红色锦纶 原料B:78dtex/34f黑色锦纶
织物中,后梳胭红色纱线形成具有长浮线的经斜地组织,前梳空穿,黑色编链构成相间两个纵行的黑色纵条。具有灯芯条的外观效应。方格织物
后梳满穿白色纱,前梳穿经为5 色 1白。前梳编织10横列后缺垫 2横列。开始时,前梳纱将覆盖在坯布表面,造成一纵行宽的白色纵条与5 纵行宽的色纵条相间。前梳缺垫处将形成的白色横条,这时后梳纱在坯布表面显示出来,而前梳纱则浮在坯布反面,正面不露出。这样就在有色地布上形成了白色方格。
缺垫方格织物在经编组织中,带空穿的组织被经常使用,空穿技术可以得到某些工艺或经济的效果:1、 利用空穿可使双梳或多梳组织在线圈有些横列的纵行之间无延展线连接而形成孔眼。2、利用空穿和满穿的搭配,可使织物产生竖向隐条纹或凹凸效应。3、利用空穿形成的孔眼组成一定的花纹效应,或利用孔眼而改善织物的透气性及舒适性能。4、空穿可使某些双梳或多梳组织减少经纱的使用数量,而降低成本。
一、一把地纱梳栉空穿的经编组织利用一把梳栉满穿,在针床所有的工作针上全部成圈;另一把梳栉带有空穿,只有穿纱的导纱针才能在对应的织针上成圈,因而在一横列中,有的织针上呈双重线圈,有的针上只形成一个线圈,从而可以形成整片织物的凹凸和孔眼效应。这种组织常采用后梳满穿,前梳空穿。
图(1)为一穿一空,图(2)为两穿一空,图(3)为两穿两空。此产品中两梳采用反向垫纱,正面线圈近于直立,直纹凸起的外观很像纬编产品的罗纹组织。这类凸条间一般空穿不要多于2根纱线,因为在空穿处实质上是单梳织物,易于脱散,而空穿根数增多显得地组织过于薄软。如果把空穿梳栉的穿纱改用较粗纱线,比通常满穿梳纱粗一倍,可得到更为明显的凹凸效果。二、两把梳栉空穿的双梳组织
在两把梳栉均带空穿时,可由中断线圈横列形成一定大小、一定形状和一定分布规律的孔眼。孔眼织物在头巾、蚊帐、衬衣、装饰织物等多方面有广泛应用。
网眼类织物
当织物的某些地方出现中断的线圈横列(相邻线圈纵行之间在此处无延展线连接),则在织物表面就会形成网眼。网眼的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角形等。
(一)二梳空穿组织结构及形成原则
1、每个编织横列内,在编织宽度所有的针上必须至少垫到一根纱线。
2、在相邻纵行间没有连接时,单纱线圈的歪斜使此两纵行相互分开,而在没有延展线处形成孔眼。
3、一般孔眼间的纵行数将与一把梳栉的连续穿经数和空经数的和相对应。如孔眼间有两个纵行,则梳栉为一穿一空;如孔眼间有3个纵行,则梳栉为二穿一空;如孔眼间有4个纵行,则穿经可为两穿两空或三穿一空。
4、一般孔眼的大小与连续在某相邻纵行间无延展线连接的连续横列相对应。
5、如果两把梳栉穿纱相同,垫纱运动横移针距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则所得到花纹将围绕一中心对称。
6、一般在穿经数和空经数依次相等时,则至少有一把梳栉的垫纱范围要大于连续穿经数和空经数之和。如穿经为一穿一空时,至少有一把梳栉在某些横列的垫纱范围为3针。
7、在有些部分穿经结构中,有些线圈是双纱的,有些则为单纱。这就得到大小和倾斜程度不同的线圈,再加上孔眼的分布,可使总的花纹效应更加丰富。
图中与上例相同之处在于均能形成孔眼,且孔眼与孔眼水平方向均隔两个纵行;不同之处在于孔眼的形状与大小。上例为小孔眼,因为,从开口线圈(第1无延展线连接的横列,常称孔眼的底)到下一个开口线圈(图中第3个无延展线连接的横列,常称孔眼的顶)只延续了2个圈高。而本例则延续了4个圈高,因而孔眼较大。
(二)二梳空穿组织类型
1、变化经平组织类  
两梳均作一隔一穿经时,采用经平组织,无论怎样对纱,均不能形成孔眼织物。
当两梳采用变化经平垫纱,可得到小孔眼织物,如图所示。
当两梳采用经平与变化经平相结合时,如图所示,在经平处形成孔眼,变化经平则用来封闭孔眼。
增大或减少经平部段的横列数,可改变孔眼的尺寸。
为了加大孔眼及孔眼变化,可采用多横列经平与多横列变化经平相结合的垫纱。如图所示,经平垫纱处形成较大的柱形孔眼,而在变化经平垫纱处则形成细小的菱形孔眼。
2、经缎组织、变化经缎组织类网眼织物  
以经缎组织、变化经缎组织垫纱方式结合部分穿经形成网眼织物,在实际应用中很广泛。
二梳均采用一穿一空的4列经缎垫纱,其结构如图。由于此结构中所有的线圈均为单根纱线,受力不平衡,线圈歪斜,有的横列相邻两线圈拉在一起,呈现如图的状态,形成菱形孔眼。
两把梳栉均采用2穿2空,做对称的变化经缎垫纱运动形成网眼织物。
GB1:1-0/2-3/4-5/3-2//, 2穿2空
GB2:4-5/3-2/1-0/2-3//,1空2穿1空
3、编链衬纬类网眼织物
    编链与衬纬结合是经编中形成网眼织物常用的一种方法。最常见的用于蚊帐、花边或装饰物的六角或方形网眼。网格的大小可改变单针距衬纬的横列数及穿纱来实现。
垫纱数码:
GB1:2-0/0-2/2-0/2-4/4-2/2-4//
GB2:0-0/2-2/0-0/4-4/2-2/4-4//
多梳栉经编产品设计
    多梳经编机一般是指梳栉数在18把以上的多梳拉舍尔经编机。采用梳栉集聚技术,使机器的梳栉数迅速增加,从最初的8把梳栉发展到现在的78把梳栉;机器的速度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多梳拉舍尔经编机上的梳栉分为地梳栉和花梳栉两种。地梳栉用来形成地组织,花梳栉则在地梳栉形成的地组织的基础上形成花纹。
一、多梳栉经编织物的地组织及变化组织
多梳栉经编织物常用的地组织有编链、三角形网眼、四角形网眼、菱形网眼、六角形网眼等。
1、编链地组织:是用一把地梳栉来编织,该梳栉可以满穿,也可以空穿。可以在编链上利用衬纬来随意组织花型。
2、三角形网眼地组织:单梳满穿的经平组织形成三角形网眼。
3、菱形地组织:一种双梳或三梳织物,前梳满穿纱线,编织编链,后面的一把或两把梳栉以不同的穿纱方式和衬纬组织进行垫纱。
4、方格网眼地组织:用2~3把梳栉进行编织,所有梳栉都满穿,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使编链和衬纬做不同的联结,依靠纱线间的相互牵拉力形成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格子。
如果用2把梳栉编织,1把梳栉可以编织编链组织,另1把梳栉作2针距以上的衬纬,由编链线圈形成方格的纵向直边,由衬纬纱形成方格的横向边,衬纬梳针背横移的针距数越多;在相邻两个编链线圈纵行之间衬纬纱的根数就越多,即每个横向边中衬纬纱的根数越多。方格网眼的结构越稳定,地组织的充满程度也越大。
由线圈结构图可以看出,每个编链线圈都有两根衬纬纱线缠绕在其上,起加固作用,相邻两个编链线圈之间的衬纬纱线的根数为3根,即方格的横向边由三根纱线组成。
如果改变前梳和后梳的穿纱方式及后梳衬纬梳栉的垫纱运动,就可以改变方格大小、形状及方格横向边衬纬纱的根数:
增加一针距衬纬的横列数,会使方格的高度增加,形成长方形的格子; 将前、后梳的穿纱方式改为空穿,同时调整两梳的对梳方式及增加后梳作长针距衬纬的针数,就可以使方格的宽度增加,形成扁的长方形格子。
   按此规律变化,就可以形成各种形态的格子网眼地组织。
六角形网眼地组织:用两把梳栉编织,通常两把梳栉都满穿。
前梳栉先做编链垫纱运动,编织若干个横列之后,作一个横列的经平过渡垫纱,使原来的编链线圈纵行中断,位移一个纵行之后继续编织相同横列的编链组织,再作一个横列与上一次反方向的经平垫纱,返回原来的纵行,以后重复进行编织。
后梳作与前梳相对应的衬纬垫纱运动,即在前梳编织编链时,后梳作1针距的衬纬,对编链进行加固;在前梳作外背横移时,后梳作2针距的衬纬。
由于前梳作经平垫纱处形成的闭口线圈产生变形,由歪斜线圈的圈柱和延展线形成六角形的两个斜角边。由前梳编链线圈形成六角形的两个直边,从而产生六角网眼效应。这种地组织常用于服装花边织物的地组织。
在设计中,六角形网眼的形状及网眼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穿纱方式、前梳作编链垫纱运动的横列数及位移线圈针背垫纱的针距数来改变。
如果穿纱方式不变,仍为满穿,前梳位移处仍作经平垫纱运动,这时如果增加前梳作编链编织的横列数,则网眼的高度将增加,形成长六角形网眼。
如果要获得扁六角形的网眼,可以采用空穿,同时前梳位移处的针背垫纱也由经平改为经绒或经斜等长针距的针背垫纱。后梳对应的衬纬的针距数也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得到扁的六角形网眼的效应,无论是长六角形网眼,还是扁六角形眼,网眼都会变大,地组织变得稀薄,充满程度下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一蓑烟雨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人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

关注

26

粉丝

1119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小黑屋|简约版|手机版|中国非织造网 ( 苏ICP备12054280号 )

GMT+8, 2024-5-3 13: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0 Comsenz Inc.